“麻烦”还没完?夏普疑似在加州继续起诉海信

“麻烦”还没完?夏普疑似在加州继续起诉海信-DVBCN

2017年6月16日下午,一家名为“蓝科技”的网站发文称,该网站驻美国记者从纽约相关人士得到消息,北京时间6月16日上午10:00左右,夏普公司撤回对青岛海信电器的诉讼。该消息被多家媒体援引。

美国时间6月9日,夏普在纽约地方法院、加利福尼亚州高级法院对中国家电品牌海信发起诉讼,称海信在美国以“SHARP”品牌销售低质低价的液晶电视,损害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标,并提出至少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依然可以在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查到该诉讼案。海信相关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定夏普在纽约法院的诉讼已经撤销,但对于在加州高级法院的诉讼是否撤销,并不知情。

接近夏普的人士则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原来的诉讼是在两地进行,现在将集中在加州诉讼。

夏普的指控

此次诉讼案始于2015年的收购。当年7月31日,海信、夏普联合对外宣布,青岛海信与关联公司美国海信,共同出资2288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公司100%股份,并同时获得夏普电视在美洲地区(巴西除外)的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为期5年(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

案件的焦点是海信在美国对SHARP品牌的使用上。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在加州高级法院网站上查询到的诉讼书原文,夏普认为,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优势,海信故意使用夏普的分销网络售卖低劣产品,来损害夏普的品牌形象。同时,海信在使用夏普品牌时也有虚假宣传行为。

夏普在案卷中写道,海信所推出的七款夏普型号的电视,在包装上所显示的屏幕尺寸与真实情况不符,如LC—75N8000这款电视,包装上描述的尺寸是75英寸,但实际只有74.55英寸;零售商售卖的电视中,有11个超过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排放标准,证明具有电磁干扰;海信网站上陈列的产品,至少有一款,在亮度上要比实际规范高出35%;上市的4K电视,只符合低分辨率的标准,等等。

对于夏普的指控,海信方面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应是,夏普所谓的个别型号“产品质量问题”是碰瓷的借口。并称,海信在接受夏普的美洲业务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寸、50寸、65寸电视,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6年CES期间,海信最新发布的夏普N7000系列电视产品也被美国Reviewed.com网站评选为“编辑选择奖(Editor’s Choice Award)”。

而对于这一次诉讼案,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则公开表示,夏普“恶人先告状”、“恩将仇报”,演绎了一出现代版“农夫与蛇”的闹剧,海信将积极应诉,并继续在北美生产和销售夏普品牌的电视产品。

双赢的收购

根据朱聃此前对媒体的表述,海信在2015年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和北美业务是为了“解困”夏普。朱聃说,当时夏普经营艰难、亏损严重,曾三番五次地拜访海信,希望为“北美夏普”这个孩子寻找一个最好的“人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海信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托管夏普北美品牌销售。

不过,根据当时的公告,海信认为此次收购是海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大进展,也将有利于海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这一收购对于海信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在北美市场的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夏普墨西哥工厂也是海信在海外最大的电视制造中心。

此后,海信美洲首席执行官刘瑞瑞曾对媒体表示,2016年海信还对该工厂额外增加了3000万美元的投入,以加强自动化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刘瑞瑞还称,由于美国主要零售商库存减少,零售商对制造商的订单要求就更为频繁,但如果从中国的工厂运输产品过去,会需要很长时间,而从墨西哥工厂运输,则可以节省一个月的时间。

对于夏普美洲品牌销售权的接管,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海信在北美市场份额的提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数据,2015年时,海信在北美市场份额只有2.8%,这与三星28.7%的市场份额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接手之后,海信可以将夏普在北美的市场份额转化过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夏普在北美市场的口碑销售自己的产品。

除了海信之外,国产电视品牌TCL、海尔、创维等均在北美市场开展业务,其中销量最高的国产品牌属TCL,根据IHS的数据,2016年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也仅5%,处于销量榜的第四名。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国产品牌北美市场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国产电视品牌在北美市场的印象就是“低端、廉价”,很难打入北美的主流市场。据其介绍,不同于国内市场,北美的六大卖场Target、Costco、亚马逊、沃尔玛、Sam’s club、Bestbuy对入驻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而国产品牌能够入驻的仅有一两家。

“在这些卖场里你看到的绝大多数电视产品都是三星、LG和美国本地的几个品牌,国产品牌很难找到。”上述负责人说,“大部分国产品牌都是走欠发达区域、房车等小众销售渠道,这也是国产品牌做不大的主要原因。海信接手夏普的品牌使用权和销售渠道,对于海信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北美市场争夺战

2016年4月份,鸿海集团宣布斥资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份,并获得了夏普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控制权。北美市场的品牌控制权争夺战也从那时开始。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在去年年初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对夏普的收购是希望提高鸿海的价值链,而不希望鸿海仅仅是一个低利润的品牌代工企业。郭台铭称,夏普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牌,并明确表示要保留夏普的品牌。

此后,夏普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品牌战略,希望统一全球品牌的控制权。但事实上,除了北美之外,另一个重要市场——欧洲,夏普的品牌控制权也不在夏普自己手中。2014年时,夏普曾与UMC(联华电子公司)达成品牌授权协议,将夏普在欧洲的品牌销售权出售给UMC。

不过,今年年初,夏普则通过收购UMC的控股公司,收回了夏普在欧洲的品牌销售权。根据IHS的分析报告,新夏普希望恢复到每年1000万台液晶电视的销售业务。夏普也不会允许在全球市场上有“两个夏普”品牌的存在。这也就使得解决北美品牌控制权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海信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复中说,在2016年10月份,新夏普的社长戴正吴曾到过海信,希望“拿回”海信在北美的品牌控制权。但被海信拒绝,海信给出的理由是履行合同、尊崇契约。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新夏普的实际控制公司富士康,得到的回复是夏普在独立运作,需要联系夏普在日本的公司。截至发稿,日本夏普并未回复南方周末的采访请求。

针对这轮品牌销售权的争夺战,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夏普“势在必得”。因为对于夏普来说,海信是其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对手,品牌销售权被竞争对手掌握,五年之后,品牌形象还将如何,充满了未知数。这也是夏普最为担心,并且在诉讼案中所强调的:海信故意使用夏普的分销网络售卖低劣产品,来损害夏普的品牌形象。

此前传出来的夏普撤诉,也被视为误传。接近夏普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原来的诉讼在两地进行,现在在纽约地方法院撤诉,只是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州高级法院的诉讼上。

如果夏普的指控获得法院支持,对于海信在北美市场的品牌形象,无疑将会产生很大的打击。夏普也有可能因此收回其在美洲(巴西除外)的品牌控制权。

相关文章
四大维度定义音乐电视“新物种” Vidda新品首发价2999起
四大维度定义音乐电视“新物种” Vidda新…
聚好看获评2020“数字独角兽” 发明专利占行业18.1%
聚好看获评2020“数字独角兽” 发明专利占…
东芝搭载聚好看AI系统  要成最懂中国家庭的海外品牌
东芝搭载聚好看AI系统 要成最懂中国家…
聚好看“与视聚进”大屏峰会召开 “抬头族”引领大屏新生态
聚好看“与视聚进”大屏峰会召开 “抬头族”…
北京、济南等地发文停止校外机构线下教学 聚好看教育寒假专题上线
北京、济南等地发文停止校外机构线下教…
海信x天猫超级品牌日震撼来袭,VIDAA电视邀你一起以AI为家,欢聚新年
海信x天猫超级品牌日震撼来袭,VIDAA电…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24小时排行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