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CEO王育林:最快十年公有云会取代大部分IT基础设施

2017年5月,金山云首次披露营收数据,成为继阿里云之后,国内第二家披露财务数据的公有云厂商。
 
根据金山软件披露公告,金山云一季度营收达到2.684亿元,根据收入同比及环比增长数字,可判断金山云2016年全年收入在7.5-8亿元之间,营收增速达171%,稳居公有云厂商前列。
 
依靠游戏云和视频云起家的金山云,今年沿着行业和技术产品两个方向扩张。
 
行业层面,金山云将医疗云、政务云和AI云作为重点布局领域;产品方面,金山云在游戏云和视频云向上迁移,开始提供针对这两个行业的PaaS层服务,包括给游戏厂商提供基于大数据的运营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系厂商对金山云的营收贡献比例持续下降。根据爱分析调研,2016年,小米系收入贡献占比降至25%,金山云正逐步摆脱对小米系收入的依赖,成长为一家大型的公有云厂商。
 
金山云CEO王育林是名不折不扣的互联网老兵,几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每一波浪潮,曾先后在凤凰网、A8音乐网、中视网元等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负责人。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金山云的高管,王育林长期担任金山云总裁,全面负责日常运营工作,2016年12月开始担任金山云CEO。
 
十多年互联网和云计算从业经历,王育林对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与未来竞争格局有着独到见解。
 
近期,爱分析对金山云进行了调研,并与王育林进行了深度访谈,针对中美云计算市场差异、公有云与私有云之争、小米系业务对金山云的影响、传统IT厂商对公有云厂商的冲击等问题,王育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将精彩内容分享。
 
金山云CEO王育林:最快十年公有云会取代大部分IT基础设施-DVBCN
 
规模本身不构成壁垒,依靠技术发挥规模优势才是壁垒
 
爱分析:金山云目前主要的营收贡献还是游戏云和视频云?
 
王育林:除了游戏云和视频云外,来自标准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也很多,三类业务大体上各占1/3。AI、政府和医疗营收占比较小,目前刚开始,今年发展比较快。
 
爱分析:成本结构上,人力和服务器,哪个占比会多一些?
 
王育林:跟所处阶段有关系。早期阶段,研发成本会多一些,然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人力成本的占比会有所降低。
 
爱分析:毛利率提升跟规模关联度更大,还是跟技术的关联度更大?
 
王育林:云的规模和技术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就是它的规模大,你的资产成本会降低;但是规模变大会带来研发成本的提升。因为规模越大,技术就越难。
 
所以规模大了会降低资产成本,但会增加研发成本,以及很多配套服务成本。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光规模大不降成本,关键是要能发挥出规模的优势,单纯规模大只能降采购成本,但达到我们这个量级,规模带来的纯采购成本降低非常有限。所以,需要依靠技术释放这么大规模的能力。
 
爱分析:所以,将来业务比较稳定后,硬件成本的占比为多少合适?
 
王育林:目前很难说。像AWS,现在应该算是到了一个很清晰的模型的时候,运营成本应该就是主要成本了,根据数据推算,大概它的研发成本占到1/3,硬件成本占到2/3左右。
 
爱分析:如何衡量公司的能力释放效率?有没有一些明确的指标去衡量?
 
王育林:这其实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要根据业务需要,就是你的能力到了自然就可以去释放。同时,跟规模也有关系,AWS有几百万台服务器,只要有10%的冗余就足够支撑客户的弹性,因为他的客户特别多,带来他的峰值会相对平,所以他服务客户的效率很高。
 
金山云的客户规模比AWS小,峰值变化会比AWS高,需要的冗余度就会高,另一方面,我们的总量小于AWS,为了应付峰值的总量就会少,所以在单纯技术能力上来说,差别不会太大,因为规模决定了效率。
 
爱分析:那长期来看,对金山云这类公有云厂商来说,IaaS部分的收入应该还是主要收入?
 
王育林:目前来看会是这样,我认为IaaS是核心业务的说法更准确。
 
爱分析:未来IaaS和PaaS比例会各占一半吗?
 
王育林: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的程度。因为横向底层增长得很快,所以纵向的速度相对就没显现出来。
 
爱分析:预计到2020年,金山云营业利润大概会做到什么程度?整个成本结构会是什么样的?
 
王育林:从收入来讲,每年会维持在100%左右增长。利润上,如果行业没有大的变化,我觉得那个时候应该能够实现盈利。
 
爱分析:和AWS的利润率相比,是哪部分的成本较高导致利润率可能较低?
 
王育林:第一个就是研发成本没有被那么大的分摊,因为规模不够大。第二个,规模够不大的话,生产资料的效率也没有那么高。所以主要还是规模化问题。
 
另外,还是要看市场竞争情况。
 
小米系业务收入占比逐渐下降,但仍是金山云核心业务
 
爱分析:小米系对金山云贡献的营收比例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育林:从业务的本质来说,其实小米系对我们是非常核心的。
 
为什么说云计算是巨头生意,有两个原因:首先需要大量积累,资源、研发积累和资金的支持;其次,巨头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在某个领域或者生态上,是发展的驱动力,跟业务属性有很大关系。
 
比如,阿里云在电商、金融的优势,我们和腾讯云在游戏上的优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山云的业务本质上是雷军系的云计算公司,雷军系目前是以小米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从业务的主干上来说,我们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是跟小米系有关系的。
 
从收入上也能看得出来,小米的收入占比是金山云单一客户中最高的。这跟阿里、腾讯和AWS没区别,基本上一开始都是以内部服务为主。只是我们一开始就是一家独立的云计算公司,而不是小米的IT部门。
 
之后,来自小米的收入从最初的90%降到去年的25%,从收入上来说,小米系公司的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小,因为金山云做的是全行业生意,所服务的客户快速增长。
 
但是从业务上来说,这并不代表它的重要程度下降,整个小米系的业务方向依然是金山云进行战略决策的一个核心的判断依据。
 
弹性成本降低是公有云最大优势,最早十年内公有云会实现对传统IT基础设施的替代
 
爱分析:从成本上来讲,不管客户的业务量有多大,都是用云会比自建要便宜?
 
王育林:正常来说,云公司到一定规模之后,从成本上来说,一定比客户自建要便宜。
 
因为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就是云公司的规模一定比自己的公司要大,哪怕是爱奇艺这种量级,其实云大到一定程度也会比它自有的量要大;第二个方面是自有机房没有弹性,这时要有大量的冗余去保证峰值。
 
因此,云对于客户成本的降低最大的不是单价成本降低,而是弹性部分的成本降低。
 
爱分析:那为什么Dropbox会选择放弃AWS服务?
 
王育林:客户自建的核心问题不是因为成本,理论上来说,公有云今天的成本一定远远低于企业自建的成本,因为自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弹性。
 
绝大部分客户采用自建,我觉得第一是业务需求,比如最典型的金融,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合规的问题。第二是能力问题,就是到今天为止,公有云的业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
 
公有云的能力是随着整个市场同步向上的,但客户有极致或者个别很高的需求时,公有云就满足不了。因为公有云是没有办法瞬间提升至客户需求的层级,但私有云不一样。
 
举个例子,公有云是类似海平面,必须慢慢上涨,但私有云是可以在很高位置修个水库,与海平面无关。
 
对互联网客户而言,最开始就用的是X86服务器,可能之前存在问题的是,客户需要自己搭数据库。随着能力提升,云公司已经可以满足客户关于RDS、Hadoop等方面的能力。
 
像金融领域,原先用的IBM服务,以小型机为主,能不能上云已经不再是成本问题,而是迁移成本有多高。即使OpenStack号称对硬件兼容性最高,但再怎么兼容还是有成本的。当迁移成本、整合成本高于原有成本,根本不会考虑上云。
 
对绝大公司来讲,IT都是业务支撑不是业务本身,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很大比例的提升,他是没有迁移动力的。
 
但是拉长周期来看,未来一定都是公有云。
 
爱分析:这个周期大概会拉多长时间?
 
王育林:从服务上来说,如果要迁移的话,可能需要20年,因为传统IT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以目前来看,可能十年也就够了,因为云上面衍生出很多传统IT没有的能力,比如大数据和AI的能力。这些一旦普及之后,那企业就只能上云了,因为它有增值服务。
 
未来十年公有云市场将保持40-50%增速,私有云会逐步被公有云取代
 
爱分析:目前公有云市场年平均增速是40-50%,您觉得未来这一增速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无较大变化的话,您认为这一增速能维持多久?
 
王育林:在中国我觉得十年之内一直都会维持40-50%增速。
 
爱分析:您提到云对传统IT的覆盖,但是之后公有云会不会被私有云、混合云替代?
 
王育林:个人认为不存在所谓短期内或者未来公有云会被替代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认同私有云和混合云,这些都是IT的现状,因为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向下兼容。
 
互联网客户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用考虑向下兼容,而且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很强,自己就可以在云上搭建服务。离开互联网给其他行业做服务时,必须向下兼容,因为传统客户有原有机房和设备。这个兼容时间需要多久,就取决于成本了。
 
爱分析:但现在感觉私有云的市场规模增速要快于公有云?
 
王育林:私有云看上去增速很快,但是如果把里面的硬件采购部分去掉的话,比公有云小得多。因为私有云去除硬件,就是软件价值。而市面上的大多数整体解决方案中,硬件服务器占比很高。
 
爱分析:目前私有云市场更多的企业会选择VMware还是OpenStack上云?
 
王育林:目前的国内私有云基本上以Openstack为主,因为VMware连私有云都算不上了,当然在国外VMware的量还不错。
 
开源软件,我觉得更多的像是一个社区、学习工具,或者提供了一个行业标准。所以行业中基本就两个标准,公有云上大家基本上都与AWS兼容,私有云上以Openstack为标准接口。
 
但是谈到技术本身的能力,开源的软件去做私有云的话是不太靠谱的。主要看企业自研部分,像我们金山云只是借用OpenStack标准管理框架,弹性计算、存储部分都是自研的。
 
OpenStack开源版本的问题在于,里面功能非常多,小集群是用不了那么多功能,大集群的话, 开源版本又支持不了那么大业务量。
 
爱分析:所以未来主要还是以自研为主,可能会借助一些开源的框架吗?
 
王育林:是的,但其实我觉得私有云是不是Openstack意义不大,私有云本身就是一个私有IT的解决方案,它的生命力没有那么强。
 
真正决定云计算市场未来发展的一定还是公有云。因为云是往前走的,云的技术其实每天都在迭代,公有云技术的成长是动态的。
 
中美云计算差异是IT行业差距的缩影,中国公有云厂商业务会逐步向PaaS、SaaS层扩展
 
爱分析:中美云计算市场有哪些差异?
 
王育林:中国云公司的业务,通常来说会有一个逐渐向上走的过程,从IaaS、PaaS到 SaaS,界限并不是很明晰。这一点不同于美国,AWS就主要做IaaS层,涉足一些PaaS层业务。这其实是跟大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有关。
 
美国传统IT已经非常发达,美国IT市场是完整版图,每个部分都有供应商。AWS只做了经典IT底层业务的迁移,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等,让上面的服务向云转移,其他公司去做上层软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云计算图谱中SaaS部分最大,因为有很多软件厂商提供SaaS服务。
 
中国IT市场不太一样,版图中存在很多空白。所以中国云公司一定不会像美国只做IaaS部分,需要逐步向上延伸。
 
所有的云公司都是把IaaS做完,然后提供给开发者做上层应用,我们选择了几个重点行业后,发现客户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客户需求往上走,因为中国没有特别成熟的软件公司,比如游戏行业,中国没有强大的专门做游戏引擎的公司。
 
总之,做企业不能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要考虑市场和客户。
 
爱分析:中美云市场除了在市场渗透率方面的差异,您觉得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差异?
 
王育林:我觉得渗透率是合理的。中国互联网的云渗透率跟美国的互联网云渗透率是一样的,百分之百,然而中国的传统行业云渗透率比美国低,因为中国传统IT的渗透率就很低,它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这其实不是中国的云和美国的云之间的差异,而是整个中国IT和美国IT之间的差别。
 
爱分析: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厂商都在提APP Store的概念——在云上加一些应用商店。美国市场,AWS这一块应该做的比较好,请问金山云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王育林:我觉得这和大环境有关系。美国有那么多做IT服务的人,所以他就能搭起App Store来,中国则不同,所以这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没有在做App Store,更多的是直接找行业应用软件合作,就把它做成可提供的产品,不需要让用户自己再去选择。
 
在美国,AWS把底层设施做了,就会有很多开发者去做应用软件,美国的2B业务已经很成熟了,很多就是把X86架构搬到云上。中国没有这样的生态,APP Store的核心是软件服务,中国传统2B软件从业者太少了,大多数都在互联网公司。
 
传统IT厂商转型难度很大,未来会保留5家公有云厂商
 
爱分析:竞争层面,除了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公司外,有一些传统IT公司转行做云业务,会考虑这些公司对市场的影响么?
 
王育林:会去关注,但说实话,我认为传统IT公司转云难度要比互联网公司做云大很多。
 
爱分析:难点主要在什么地方?
 
王育林:就像我说的,云计算的核心是公有云。公有云本身是互联网公司的产物,所以其实云本质上是IT的互联网+,技术其实是互联网技术,它跟传统IT的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
 
传统IT技术是做盒子,如何把这个盒子做得性能更高。互联网技术是做集群,讲究效率,用分布式架构去解决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冗余的问题等。
 
同时,互联网技术本身是为了支持互联网业务的,传统IT公司是没有这部分业务的。
 
传统IT公司做云,从经营模式来看,这是革自己命的过程。之前是靠卖服务器挣钱,现在做云计算如何盈利?如果是服务器+云,那和传统卖服务器没有区别,如果是卖计算能力,营收规模瞬间会大幅减少。
 
如果只做私有云业务,我认为意义有限。私有云能力的提升是缓慢的,公有云是每天都在提升,而且是飞速在涨。
 
爱分析:四五年之后,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大概会是怎样的?
 
王育林:IaaS的竞争格局,我觉得最少不会少于3家公司,正常来说应该是5家公司会比较合理的。
 
爱分析:整个市场现在竞争激烈么?业务开展主要是依靠开拓新市场还是争夺现有客户?
 
王育林:有一些客户在迁移,但不是特别多。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行业在快速增长,挖竞争对手的客户不是效率最高的,所以竞争没有想象那么激烈。
 
一个行业的竞争烈度要看行业利润率,如果行业利润率是高利润率,这个行业的竞争一定不激烈。像国外市场,AWS可以有那么高的利润率,说明竞争一定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
 
爱分析:如果大家以后都用公有云的话,从一个厂商迁移到另外厂商的迁移成本会不会很高?
 
王育林:我觉得应该不会。一方面,客户刚开始用的时候没必要从一个厂商迁移到另外一个厂商,因为本质上来说,这些供应商的服务到了一定阶段,没有本质差异。
 
第二个方面,公司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不会只选择一个供应商,所以未来客户迁移的概率远远小于客户选择多云的概率。
 
爱分析:现在对一些互联网背景出身的公有云厂商还有机会吗?
 
王育林:我觉得机会永远都有,但是机会成本会非常大。
 
云计算是互联网起家的业务,一定是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美国的云计算也是一样的。美国最好的IT服务商之一惠普都退出云计算,也是因为美国的开发者群体都覆盖了,已经很难做进去了。
 
在中国同样如此,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客户的云计算渗透率已经百分之百了。行业都讲究风口,当一个业务爆炸性增长的时候,从业者机会最好。如果已经过了那个时间点,靠自身切入那个市场,难度就会大很多。
 
爱分析:有一些公司开始去做多云平台,帮客户统一管理业务。您认为这类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育林:我觉得是挺好的方向,但不会做到特别大的规模。这相当于传统的系统集成,就是咨询和SI公司。这个服务其实也是客户需要,大的云公司不会做这部分业务。
 
爱分析:目前容器技术现在特别火,请问您认为这一市场前景怎样?
 
王育林:我自己对于做通用型技术的小公司确实不是特别看好。
 
2B市场核心是客户需求。容器技术如果只是个通用技术,不能帮用户解决应用场景问题,只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用的工具,我不太看好。
 
这里面尴尬在于:如果用户能力很强,不需要这个工具就能做,如果用户能力不够强,提供工具对他而言价值有限。
 
在IaaS之上做个通用产品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个产品特别通用,IaaS厂商自己就做了。因为对IaaS公司而言,没有什么产品是有技术门槛的,IaaS厂商缺乏的是行业Knowhow、对行业的理解。
 
另外,现有云厂商规模上已经形成壁垒了。头部几家公司已经积累了几年,这时候再入场,追赶的难度非常大。美国市场中,Google技术很强,但目前还是追不上AWS。
相关文章
中国广电2024年度公有云服务项目候选人公布
中国广电2024年度公有云服务项目候选人…
中国广电股份、中广电移动启动2024年度公有云服务招标
中国广电股份、中广电移动启动2024年度…
阿里云、新华三入围!中广电移动5G互联网业务公有云服务候选人公示
阿里云、新华三入围!中广电移动5G互联…
『金山云』李希源:边缘云发展实践分享
『金山云』李希源:边缘云发展实践分享
视听、通信、IT等领域的专业盛会!“北京InfoComm China 2020”9月启程
视听、通信、IT等领域的专业盛会!“北京…
IDC:2019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86万台
IDC:2019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86…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24小时排行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