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自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语音长漫费,自此,长达23年的语音漫游收费一朝作古。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天内连续视察三大运营商,对其取消语音长漫费而阶段性完成的“提速降费”任务表示肯定。因此,一定程度而言,语音长漫费的取消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流量“漫游”费何时终结?
三大运营商取消语音长漫费的确值得肯定,但细心的用户会发现,总理强调的“提速降费”涵盖的不仅仅是语音层面,还包括目前用户使用量最大的流量层面。从2016年三大运营商年度财报来看,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其流量收入已经超越语音收入,成为运营商第一大收入来源。所以,流量收入价值不言而喻。
但是,这似乎不能成为运营商漠视甚至无视何时取消流量“漫游”费的理由。既然语音长漫费可以取消,为何流量“漫游”费就不可以步其后尘呢?毕竟,当4G网络方兴未艾,5G网络指日可待之时,流量的价值已经在老百姓的民生之中得到彻底体现,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扫码付款,抑或是滴滴打车,这些生活中常见场景无不背后有着流量的支撑。
当然,运营商也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带动信息消费需求的继续迅猛增长。一个显著的事实是,运营商已经在努力积极探索优化流量经营,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丰富流量产品和扩大消费规模,在降资费、提用量、稳价值之间取得平衡,继而实现流量规模和收入的双提升。
所以,部分业内人士便指出,三大运营商在此时取消语音长漫费虽是“忍痛割爱”,但在通信行业内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然而,在流量经营日益成为运营商第一收入来源的当下,短期内促使运营商再次在流量“漫游”上让步似乎困难重重,至少两三年内即5G时代到来之前,恐怕难以看到运营商取消流量“漫游”费。
虚拟运营商已全面实现全国流量无“漫游”
既然基础运营商无法短期内取消流量“漫游”费,那么国内消费者是否还会有更多选择呢?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运营商上一次划时代意义事件?那便是宣布一定条件下实现“流量不清零”。那么,“流量不清零”又是在国内社会哪种力量的推动下实现的呢?回头一想答案就已经出来了:对了,国内还有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自出生起便标榜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进一步改善普通老百姓通信消费,使产品“物美价廉”。不仅早于基础运营商三年取消语音长漫费,在流量经营上也是早于基础运营商一年半实现“流量不清零”。并且,在大家关注何时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当下,其实虚拟运营商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2014年4月10日,中国第一大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宣布推出全国无漫游、无套餐、无最低消费、流量不清零的免卡产品,由于其产品属性重在强调语音与流量的双“无漫游”特性,所以一经上市便火速占领各大通信卖场,受欢迎程度超出想象。可以说,这既是行业发展时代潮流,更是“民心”所向。终于,我们看到“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国内各大主流虚拟运营商随即跟进,由此语音与流量的双“无漫游”特性几成虚拟运营商产品“标配”。
随着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奔走于不同的地区,由此产生的高额流量“漫游”费使其苦不堪言。表面下的本地流量费固然便宜,但是于经常跨省人群而言无任何实际意义。加之,目前运营商普遍采用“本地+全国”流量费收取模式,所以综合比较下来,还是虚拟运营商资费更加便宜与实用。
在取消流量“漫游”费上,三大运营商仍无明确时间表,或许遥遥无期。而反观虚拟运营商早在三年前就已实现,从一定程度也可以看出民营资本的灵活性在市场变革上的作用,具有明显鲶鱼效应的虚商未来仍有更多看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