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手机、PC、电视这三块屏都在抢夺用户的眼球。然而,随着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在智能电视领域跑马圈地,智能电视相关基础设备已经成熟,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也已发展壮大。正如5年前智能手机的崛起,CTV取代传统电视,已经呈现出全面爆发之势。
智能电视的普及让“客厅经济”迎来了二次崛起,坐在客厅享受智能电视带来的各种互动体验,这样的场景未来将会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抢滩登陆“大屏营销”的蓝海。据相关数据显示,针对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投放正在快速增加,2017年第二季度,CTV广告曝光量同比增长639%,投放CTV广告的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97%、CTV广告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56%。
面对智能电视广告投放,广告主在实践中普遍的疑惑是:如何衡量跨屏效果?如何提升TA浓度及Reach?流量是否真实、质量又如何?从2017年至今,智能电视广告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 趋势一: CTV广告曝光在不同终端中占比持续提升。
根据监测数据发现,CTV广告曝光在不同终端中的占比从2016年第二季度的1%,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9%,增长迅速。
? 趋势二:视频广告(79.7%)成为智能电视端广告的主要形态,贴片广告(78.5%)取代开机广告成为最主流的CTV广告形式。
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视频广告成为CTV主流广告形态,占比79.7%,远远高于CTV展示及其他类广告。
从CTV广告形式来看,现阶段包括展示类、效果类、植入三大类。其中,展示类主要有开机广告、前贴片、屏保、关机画面、暂停、角标等,效果类分为边看边买、扫码、点击等,常见的植入形式包括剧目冠名、品牌专区等等。
2017年,贴片广告占CTV广告投放量的78.5%,成为广告主最主要的选择;开机广告占比18.7%;其他广告形式占比2.8%。
? 趋势三: 快消取代汽车成为CTV广告投放最大的行业。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到,快消类品牌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迅速增加投放,取代汽车类成为CTV广告投放最大的行业,同时,互联网科技及财务/投资/银行/金融服务的占比也在快速增长。
? 趋势四:CTV受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CTV的用户画像上,31~45岁的用户占比55%,4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位,50%已婚并有小孩,他们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用户更习惯在CTV上完成点播、APP使用等智能功能的使用。
? 趋势五:从屏到人,智能电视广告实现以“人”为本的精准评估标准。
CTV广告监测分为到人KPI和到设备KPI。到设备监测逻辑与移动端的监测逻辑相同,到人监测则对监测记录进行人口特征填充。
作为国内智能电视监测领域布局最早的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目前已覆盖31个省、240个城市的TA%,且能够在GRP/Reach等统一KPI的标准下进行量化评估。基于多年来在数字营销领域的实战经验,以及对电视媒体的深刻理解,AdMaster构建了智能电视广告到“人”评估模型,精准量化智能电视广告到“人”触达KPI,根据监测触发的时间、IP所在地域、设备所在厂商(Mac地址)、设备常用APP特征等信息,对每一条监测记录进行屏前人口判断。解决了智能电视屏前人口的测量难题,将PV\UV还原到人,帮助广告主更准确评估广告ROI。
? 趋势六:统一体系完整评估“多屏投放”。
相较于单向传输的传统线性电视,双向传输的智能电视能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采集海量用户数据,从而为企业提供在大屏幕进行更精准的营销服务。
? 趋势七:智能电视广告反作弊技术持续进化,全维度、一站式排除异常数据问题。
由于智能电视营销领域的行业标准尚未健全,产业链众多中间商和参与者链条过长、信息不透明、个别媒体采集字段不够完整,甚至仅能接受S2S方式等因素,智能电视广告作弊现象伴随着市场的繁荣。
针对CTV无效流量排查,通过创建硬件厂商白名单,单一项目排查机制与全局无效流量甄别结合,一站式排除异常数据问题。精准的全维度数据展示,可以保证广告主的利益以及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智能电视广告监测,AdMaster 认为应该进行以下“组合拳”排查:
1. 单一项目流量来源、曝光频次、IP等交叉维度排查机制;
2. 硬件厂商白名单机制(针对代理流量进行验证);
3. GIVT(常规无效流量) + SIVT(复杂无效流量)甄别。
未来,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视对家庭的渗透率将高达72%。智能电视的普及,将不断为品牌营销策略带来新的尝试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