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手机、pad、智能电视的数字世界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电饭煲、洗衣机、空调、加湿器、衣柜、电灯……甚至服装,都开始开口喷吐数据。他们通过人类创造的虚拟的机器语言与人类的现实世界开始了对话,于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莫名其妙变得奇幻了,有点可爱,像小时候的童话故事。
大量的数据在产生,大量的信息交互,人脑的进化却又如此缓慢,如何计算?云计算、雾计算、霾计算、边缘计算、认知计算……够多吧,头昏脑涨了吧?
从技术角度说内容,无非是通过算法、模型分析,让无意识的机器“读懂”人类的某些实际属于不同规模群体意志的“个性化”表达。而人这个超复杂的生物大数据系统,所有的人类语言加在一起都难以穷尽,更何况在人类语言基础上衍生的机器语言。所以这实际是个无法计算的世界。
我们看到技术的局限,不是为了止步不前,而是更深刻的思考:除了技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技术的出现最初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当新技术的积累逐步创造出虽然奇幻但却无处不在的一个新世界时,这就是新的现实,就值得我们用人类的更全面的视角来解读这个世界的魔法。
内容消费从匮乏向过度泛滥转化 内容精选成为消费新痛点
基于互联网的内容生态,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传播、制作、使用、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但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原有社会关系在互联网世界的重构(而不是复制)。比如话语权,原本单向的传播模式变得更加灵活,电视剧甚至是一遍演一边播,一边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出剧本;原本自上而下由各个领域专业权威掌控的、集中的、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变成草根化的更加活泼多元但平均质量相对低、价值观更分散的表达。
在这里技术能做什么呢,笔者认为,帮助人们找到需要的好的内容。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内容的排查(法律意义)与筛选,一个是精准匹配。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颠覆”一切的激进和自我膨胀中沉静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深、更远。内容本身是个文化的事情,文化生产是需要专业积淀的,当大量UGC内容爆炸时,也就意味着内容消费面临的问题从相对匮乏转向了过度泛滥,从而内容的精选成为内容消费的新痛点。当前,与内容消费直接相关的内容分发加速(CDN)在内容识别上已经可以做到法律意义上的违规内容排查,以及模拟人类认知行为的图像、视频的智能识别,未来是否能进一步做到模拟人类意识,能够对价值观加以深入辨析,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变现模式多元化与MCN工业化 效率与成本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关注重点
与内容形式多样化(文字,短视频,直播/点播,广电影视,AR/VR等等)相对的,内容的商业化模式也无比丰富:定制视频广告、广告植入、贴片广告、社交平台短视频、红人电商、自品牌、付费订阅等等层出不穷。
在经历各类“网红”走马灯般一夜爆红又迅速过气之后,依靠个人力量走红的越来越少,机构包装运营的内容产品则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内容产业从流量变现的1.0时代快速进入垂直化的2.0时代,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的春天即将到来,内容生产工业化的潮流正在形成。
以工业化生产为特征的内容2.0时代,意味着新的竞争将在内容生产机构之间以更激烈的形式展开。与其他所有类型的机构一样,效率和成本依然是决胜的关键,也就是抓住当前文化产业红利窗口期又快又好发展壮大。在这里技术又能做些什么呢?一是“快”,通过强大、敏捷的IT系统来挖掘、提升数字化价值,驱动业务敏捷,缩短内容创新及变现周期;二是“好”,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内容两端的关系粘合。
内容服务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综合服务能力是基础
通篇说的主要是非技术角度的问题,我们希望表达的其实是:无论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数据驱动,服务者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要帮助内容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领先的综合云基础服务商、同时也是内容分发加速服务的主要竞争者高升GOSUN而言,在为内容生产者提供全方位的CDN服务解决方案时,其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背后,也是这种服务意识在做支撑。
当内容生产者在寻求创意创新时,我们通过将场景细化并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内容消费体验,提供定制实时大数据分析监测,来支持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粘合;
当内容传播面临“垃圾信息”“盗版”泛滥的问题时,我们通过在分发端的智能识别和防盗技术来解决监管和版权保护的问题;
通过运营端的大数据进行定制化业务监测、系统性能可视化分析、竞品对比分析等,帮助内容生产商全面了解业务运营情况、针对性提升竞争力。
作为领先的综合云基础服务商,高升GOSUN也一直践行做企业及互联网淘金者背后的源动力这一宗旨,体现在内容行业上,就是以垂直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架构为支撑,通过高稳定性、高性价比著称的内容分发加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加速业务创新和用户关系融合、赢在内容2.0时代。
后记:
阿里在云栖大会提出口号“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将计算的终极意义解读为发挥数字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让数字不止于数字,赋予数字以人的喜怒哀乐。这是典型的以技术为中心的观点。
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先生说:技术带给内容生产者的福利有可能会大量的增加,而这些技术在未来可能会以免费工具的方式出现,这样未来一年之内,内容生产的模型和格局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将技术作为工具、以内容为中心的一种典型观点。
笔者认为,计算本身是无法创造价值的,其意义在于挖掘隐藏在大量内容或信息里的价值,并精确的分发给需要的人。数字化让无生命的物体开口说话,似乎是为其赋予了生命特征。但实质是将人的意志、情感进行数字化,向非生物体发出它所能理解的指令,数字终归只是人的意志的载体。
当内容产业面对数字化这个课题时,技术与内容的纠缠如此之深,以至于技术本身也已成为内容消费的一部分,比如《三体》等科幻小说脱离不了基于当前技术积累成果的未来想象,比如以AR/VR、4D的方式观看影视、游戏等,和普通的影视、游戏而言加入了新的科技体验,甚至影视本身就是一个离不开技术、计算的存在。
随着文化建设的强化推进,内容产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对于这样一个“风口”,于内容分发加速服务而言,也将是一个新的机遇。怎样助力内容生产者加速布局、赢在2.0时代,也将是高升GOSUN在新时期的一个重点。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