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IoT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三大运营商均表现出对eMTC技术的积极关注,并排上网络的日程表。整体看,2018年将是eMTC试商用阶段。eMTC将是继NB-IoT之后另一个“风口”。当前,关于eMTC技术的优势、与NB-IoT的互补发展以及eMTC产业的进展,业界还存在不少疑问。就此,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大唐移动无线网络业务市场总监韩志聪。
eMTC标准R14版本有四大变化
技术发展,标准先行。相比R13版本,eMTC标准在R14版本中有能力增强,以满足应用部署需求。韩志聪介绍,变化主要体现在4方面。
一是定位。定位与跟踪对物联网至关重要,但现有GNSS-based定位方式不太适合低成本物联网终端,测量精度不够。因此,需要增强现有的3GPP定位方式。R14增强定位可在一个小区最多传输3套PRS时频域参数,支持时间域上更加密集的PRS传输,并增加了PRS跳频传输。
二是广播。当网络中存在大量的终端时,终端软件升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14 eMTC基于SC-PTM(Single Cell Point To Multiploint)架构,而不是基于传统的MBSFN传输。传统MBSFN的调度在MCE进行。但利用SC-PTM技术给终端进行软件升级的数据还是放在MBMS GW上,只是MBMS GW不需要进行传统MBSFN同步,逻辑可以更加简单。
三是更高数据速率及移动性。R13 eMTC的低成本终端主要聚焦在传感器、智能表具、可穿戴设备等应用。R14 eMTC做了相关优化。为了支持更大的PDSCH/PUSCH传输带宽,业界引入了R14 non-BL UE,将eMTC带宽扩展到了20MHz,为此引入了新的终端类型Cat M2。将原来R13 eMTC中1.4MHz带宽UE的最大TB大小扩大到了2984bit。除此之外,业界还将CE ModeA的下行传输支持的最大HARQ进程数扩大成10个。
四是VoLTE增强。R14 eMTC标准引入PUSCH上行异步HARQ,并引入新的调度时序关系,后者主要是针对半双工UE下行和上行反馈之间GAP占用时间的优化。
eMTC具有四大优势
eMTC技术一直在被业界拿来与火热的NB-IoT比较,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应用需求。eMTC面向的是通信速率在1Mbit/s左右,时延小于50ms的应用,定位与NB-IoT完全不同,典型的eMTC应用如POS机。在韩志聪看来,eMTC技术拥有4方面优势。
一是峰值速率。eMTC终端支持更大带宽,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R13 eMTC的半双工终端上下行速率可达到375kbit/s/300kbit/s,是NB-IoT上下行峰值速率(67kbit/s/30kbit/s)的5倍左右。
二是业务连续性。R13 NB-IoT主要针对静止/低速用户设计,不支持邻区测量上报,无法进行连接态小区切换,仅支持空闲态小区重选。而eMTC终端可以支持连接态小区切换,有更强的移动性和业务延续性。
三是语音业务。eMTC可以支持VoLTE业务,而NB-IoT不支持。
四是终端双工模式。eMTC终端支持FDD全双工、FDD半双工、TDD;NB-IoT支持FDD半双工模式。
“综上所述,NB-IoT在覆盖、功耗、成本、连接数等方面性能占优,比较适合低速率、移动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eMTC在峰值速率、移动性,语音能力方面存在优势,适合于中等吞吐率、移动性或语音业务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韩志聪告诉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eMTC与NB-IoT相比,最典型的就用场景有:智能穿戴、低成本语音终端、POS机应用、广告显示屏等。
在eMTC芯片进展方面,国外主要是altair(SONY旗下)、Intel、高通提供,国内主要是海思、展讯、MTK以及中兴微电子提供。
在终端模组进展方面,目前除海思外,大部分芯片厂商均是eMTC+NB-IoT双模方式研发。国内市场在售的eMTC模组主要基于高通的MDM9206芯片,主要模组厂商有芯讯通、龙尚、移远等企业。
eMTC如何与NB-IoT互补发展
eMTC与NB-IoT均是覆盖蜂窝物联网应用的两种互补的技术,定位在中低速率的M2M通信连接,全球各运营商的发展进展略有不同。我国和欧洲以NB-IoT为先导,而北美等地区则是eMTC为先导。
对此,韩志聪表示,无论是哪条路径,蜂窝物联网均需要同时支持eMTC与NB-IoT这两种技术。因此两种技术互补发展的落脚点仍在于网络先行、统筹规划,运营商要建设可以同时支持NB-IoT与eMTC的网络。同时各方进行产业催熟,拉通芯片、模组对两种技术的支持,最终以业务为驱动,推进蜂窝物联网的业务多维并行。
“在有实际应用需求的场景中,运营商可以综合应用传统局域的Wi-Fi、LoRa,广域移动的高速4G LTE、中速率eMTC、低速率NB-IoT,通过多种技术全面满足物联网的需求,构建有商业价值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韩志聪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