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蜻蜓有两万多名的主播,包括国内一线的大咖。蜻蜓与CDN企业的合作方式是,跟上游大小的版权方采购的大量的版权,然后自己制作或者跟其他媒体合作共同打造这个内容,并与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开始内容付费的战略。
随后,杜思奇介绍了蜻蜓技术架构的方案。目前,蜻蜓FM的数据分发方案是对于动态内容大部分的API,并且采用国内的BGP直连。对于国内,蜻蜓FM确定了直接使用BGP直连的方案更为简单一点,而对于国外,国内BGP在国外覆盖非常不给力,有些地区建设连接非常困难,因此蜻蜓FM在国外使用了动态API加速。在静态内容方面,音频图片和大部分页面,采用了云存储和CDN来进行传输。
此外,在演讲中,杜思奇透露了蜻蜓对于CDN方面的评估指标,从上到下重要性依次降低,对直播行业来说最重要就是打开成功率。对于蜻蜓FM,也就是首音时长,实际操作中他们会将其折合成秒放率,就首音市场在一秒以内的概率。
此外,杜思奇说,蜻蜓上个月与8家国内的CDN厂商合作进行了集中评估。这次评估主要是划了一定比例的真实用户,测试在真实场景下产生真实的日志。通过事后分析,蜻蜓发现打开成功率是有一定的区分度的,但大量的应该说当时看到最主要的打开成功率差异来自于蜻蜓客户端的异常请求,但是有些CDN厂商它的默认自带了一个容错的技能,帮蜻蜓做了一个容错的修复,最好和最差打开成功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杜思奇表示,在这次评估中最有区别的是秒放率,对于首音的优化,在单次请求包括DES解析,建立连接和发送请求,收到填满playbuffer。不仅仅是首包就能解决,这个是最简单的单次请求的模型,每个播放器请求播放都有差异,开始播放发送不止一个请求,比如说技术人员会发现IOS系统播放器会发三个请求,当时他们觉得挺有意思的,如果厂商在这个地方没有针对性的优化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性能重叠。
最后,杜思奇表示,除了CDN内部优化外,他们在CDN外部也会有一些优化。比如说客户端会在网络改变之后测速,测的是用户端到边缘节点的访问速度,如果CDN节点分布比较少,或者CDN节点健康状态比较差这个节点就会被发现,他们会为每一个音频算一个入口,同一个音频走同一个入口出去的话能工增加缓存利用率,减少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