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发布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包括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处理器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处理器。
征程”是一款专用AI芯片,采用地平线的第一代BPU架构,可实时处理1080p@30视频,每帧中可同时对200个目标进行检测、跟踪、识别,典型功耗1.5W,每帧延时小于30ms。
余凯指出:“与通用芯片的商业模式不同,地平线的芯片更聚焦在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并与产业伙伴协同共赢共享价值。只有解决现实场景的具体问题,做好产业的赋能者,人工智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毫无疑问,地平线的“征程”处理器将英伟达支持自动驾驶SOC Drive PX2作为竞争对手。
相比于英伟达的方案,地平线“征程”芯片在功耗上低一个数量级;在价格上,会呈现出更大的竞争力。
在发布会现场,地平线搭建了模拟交通场景,让现场嘉宾和媒体进行实际体验行人检测,检测精准度高达100%。据现场产品负责人介绍,在实际道路上,目前基于征程1.0的ADAS对车辆、行人、车道线、交通标志的检测准确率均大于99%。
同步发布的还有针对智能驾驶、智能城市和智能商业三大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深入中国实际场景,是针对性的“大脑”解决方案,引领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
地平线的联合创始人黄畅指出:“当别人只讲指标,只给PPT的时候,我们给出了大量的针对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包含了算法和软件,还有整套原型系统的研发。”
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高速发展。但截至目前,尚未出行具备量产标准的支持自动驾驶的硬件计算平台。
英伟达的Drive PX 2除了价格高达10万人民币外,还未达到车规级标准。Mobileye的Eye Q4虽然能够量产,但其对中国道路环境的支持并不理想,且算力还只能支持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
此次地平线基于BPU的“征程”专用芯片的发布,标志着面向中国市场的专用AI芯片,在量产过程中,迈出了具有“破冰”意义的一步。
当然,地平线“征程”在算力上依然有待提高。
在发布会现场,地平线同时宣布了与奥迪、长安汽车、英特尔等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应用和推广其专用芯片。
余凯表示,预计到2020年,地平线BPU赋能上亿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而到2025年,三千万辆汽车内置地平线自动驾驶BPU。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张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健等业界名流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为中国自动驾驶AI芯片打call。
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大脑”解决方案提供商,由百度前深度学习研究院执行负责人余凯创办,已获得包括尤里·米尔纳、高瓴资本、英特尔等多家机构和个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