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触媒空间,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第五媒体应运而生并快速成长,同时传统媒体的融媒发展正在稳步推进。移动智能收听市场已成为广播收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基于赛立信的融媒大数据平台(DMP)数据,分析广播移动智能收听市场现状及特点。
Part1
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了广播移动智能终端收听市场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高普及率为广播移动智能收听提供了极大便利。数据显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重叠率高,广播听众中近85%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收听广播的听众占比略超过50%,在用户高重叠率的情况下,两个媒体的融合更有利于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流量费用的降低,听众使用的月套餐流量在不断增多。月套餐流量在1G以上的占比合计达47.2%,其中1G-2G月流量占比约占34.5%;在近3个月内临时增加购买流量的听众占比是30.5%;采用在线支付方式消费的广播听众占比达59.9%。广播听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智能手机终端。为广播移动智能终端收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Part2
移动智能收听方式正促使用户收听习惯的嬗变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智能终端的传播方式也在逐步改变用户的收听习惯,主要体现在:节目的在线点击量不断攀升、点播收听日趋普遍、收听异地电台越来越普遍、移动智能收听广播更加集中于傍晚下班时段。
Part3
平台型APP用户在移动智能收听市场中占据主导
平台型APP收听方式在手机智能收听用户中的选择率高达56.1%;其次是通过广播电视台的微信公众号链接端口收听,选择率约达29.4%;约22.6%的用户采用广播电视台自主运营的APP收听广播。进一步看,在选择平台型APP收听的用户中,蜻蜓FM选择率以约达36.3%排名榜首,喜马拉雅FM选择率约达32.4%,居次席。
Part4
移动智能收听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数据流量和耗电问题
在没有采用移动智能收听方式的原因方面,抱怨消耗较多数据流量的占比约达59.1%、占比最大,其次是消耗手机电量、影响手机续航时间、约占40.1%,另有约25.3%的听众认为“需要安装APP、嫌麻烦”、约19.1%的听众选择“以在家收听为主,没有必要”。由此可见,目前影响用户移动智能收听的因素主要是流量及耗电问题。
所幸的是,5G时代已渐行渐近。届时,流量定价将大幅降低,流量消费力将得到完全释放,同时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说,目前制约移动智能收听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都将不复存在,移动智能收听将会释放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媒介竞争的本质,在于抢占受众在一天中可自由支配的触媒时间资源,这也是衡量媒体含金量的重要依据。广播移动智能收听市场的发展壮大,是广播借力移动智能终端抢占更多用户时间资源的重要平台,是在融媒环境中发挥广播强伴随性的集中体现,是广播迎合收听市场习惯及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我们欣然期待,广播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带给用户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