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5G:首版5G NR标准冻结 中国话语权提升

2017年被称为5G标准元年,在年底收官之际,3GPP宣布5G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本次5G标准化里程碑的达成,为下一步5G设备的开发、互操作性测试以及5G早期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整个2017年,5G产业经历的不仅仅是标准落地,还有频段划分、厂商试验与测试等,可以说创新成果不断。并且,中国作为5G标准总设计师之一,在5G体系架构、核心网络等方面对推动5G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极大提升了5G国际话语权。
 
盘点2017年5G:首版5G NR标准冻结 中国话语权提升-DVBCN
首版5GNR标准冻结 大幅提升eMBB体验
 
2017年12月21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NR”首发版5G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在RAN第78次全会代表们的掌声中正式冻结并发布!首版5GNR标准的完成是实现5G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极大地提高3GPP系统能力,并为垂直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5G标准主要由ITU和3GPP定义。在具体分工上,ITU虽然不做具体标准,但会对各方提交的5G标准提案进行讨论评估,而3GPP主要负责具体标准的定义。按照3GPP规划,5G标准分为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和SA(Standalone独立组网)两种。前者为4G与5G联合组网,后者为一张全新的端到端5G独立网络。
 
目前,ITU将5G时代的主要移动网络业务划分为三类:eMBB、uRLLC、mMTC。eMBB主要聚焦对带宽有极高需求的业务,例如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满足人们对数字化生活的需求;uRLLC主要聚焦对时延极其敏感的业务,例如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远程控制等,满足人们对数字化工业的需求;而mMTC则覆盖于对联接密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化社会的需求。
 
根据3GPP5G标准规划,5GR15版本将在2018年6月完成,届时除了本次已经冻结的5GNSA以外,支持独立组网的5GSA也将实现标准完成。而5G第一个版本R15的完成意味着将极大提升eMBB场景的移动网络体验。而如果需要满足以上三个全部场景,则需要2019年12月5G第二个版本R16冻结后才能实现。
全球抢占5G频谱先机 中国率先发布5G中频段使用规划
 
面对5G时代即将到来的巨大产业机遇,全球主流国家纷纷划分5G频谱规划,意欲抢得先机。早在去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为5G网络分配了频率资源,包括28GHz、37GHz和39GHz三个频段,用于获牌照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64GHz到71GHz的频段,用于5G网络的非牌照用途。
 
而日本为了配合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计划在奥运会前部署4.4-4.9GHz的5G商用系统,提供热点覆盖;韩国则在今年4月就已经进入了5G28GHz试验网的最后测试阶段,以服务于2018年在平昌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当然,欧盟自然也不会掉队,已经确定将3400-3800MHz作为欧盟2020年前欧洲5G部署的主要频段。
既然全球都在积极规划5G频谱,作为5G产业领军的中国自然不甘落后。2017年7月,工信部批复4.8-5.0GHz、24.75-27.5GHz和37-42.5GHz频段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此次共批复的8.25G毫米波带宽,显示了我国在频谱方面引入高频的趋势,表明我国进行毫米波研究的决心。毕竟,毫米波可用带宽大,适合进行短距离高速率传输。
 
而在2017年11月,我国5G频率使用规划取得重大进展。11月1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明确了3300-3400MHz、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由此,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此使用规划的发布,将对我国5G系统技术研发、试验和标准等制定以及产业链成熟起到重要先导作用。
 
全球主流通信厂商积极开展5G试验
 
2017年不仅是5G标准元年,还是全球主流通信厂商积极开展5G试验的关键年。2017年2月,在北京怀柔的全球最大5G试验外场上,华为率先在此开展了3.5GHz5G新空口下外场性能测试和与仪表/芯片企业的互通对接测试;2017年7月,由大唐电信集团建设的5G北京试验网正式启动,北京试验网的启动意味着中国移动的5G试验全面启动。
 
2017年8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合作,成功完成了业界首个5G承载网OTN端到端低时延传输测试,为uRLLC业务的承载带来新曙光;2017年10月,由中兴、烽火、华为三大通信设备厂商联合研发的下一代5G传输系统SPN一阶段试验测试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实验室完成,本次测试成功完成拉开了全球5G传输技术由研究到实现的序幕。
 
2017年11月,高通、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R15标准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NR)系统互通(IoDT)。端到端5G新空口系统的成功互通,是5G由标准走向产品和预商用的重要里程碑。5G新空口技术的应用,未来可支持高清视频流、AR/VR等新兴移动宽带体验,并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工业控制等提供兼具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全新服务。
 
除了上述企业,英特尔、上海诺基亚贝尔、爱立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主流通信厂商也在2017年积极开展5G试验。例如,英特尔在2017年9月发布业界首款支持5GNR的试验平台等。可以说,正是2017年全球主流通信厂商的积极研发与测试,大幅加快了5G标准化制定进展,促进了5G产业进程全面提速。
 
IMT-2020(5G)推进组助力中国大幅提升5G国际话语权
 
2017年9月,中国5G第二阶段测试宣告结束。I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的第二阶段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5G新空口的关键技术和方案设计,可全面满足ITU所确定的峰值速率、时延、用户连接能力、流量密度等性能指标需求,这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界5G按期商用的信心。
 
2017年11月,工信部对外宣布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现第三阶段试验基本目标,支撑我国5G规模试验全面展开。据悉,我国的5G第三阶段的试验将遵循5G统一的国际标准,并基于面向商用的硬件平台,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
 
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今年曾对外表示:“在5G发展中,中国的角色是标准的总设计师之一。从5G的体系架构、核心网络等方面,都有我国运营商和企业为主牵头制定的标准,这些总括性标准对整体标准有重要影响。”这一点,也在3GPP发布首版5GNR标准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据不完全统计,在5G标准推动上,由中国人在标准组织担任的关键职位高达30余个,投票权超过了30%,文稿数量占比达到30%,牵头项目高达40%。可以说,中国在引领全球5G产业向前发展。当然,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5G国际话语权的大幅提升,还有不断承担的国际责任。毕竟,位置决定了高度,高度决定了责任。
相关文章
四川省:2027年算力总规模达到40EFLOPS,5G基站总数达32万个
四川省:2027年算力总规模达到40EFLOPS…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万个,稳步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5G+工业互联网”项…
电联共建共享新战绩:累计节省投资超3600亿元,建成超137万个5G中高频基站
电联共建共享新战绩:累计节省投资超360…
【前沿】专家学者话6G:从刚需、标准、试验等视角看6G网络
【前沿】专家学者话6G:从刚需、标准、…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6G网络服务要以刚需为本,重视AI对6G系统影响、不宜高估对频效和性能贡献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6G网络服务要以刚需…
湖北共建成5G基站16.38万个,开通5G RedCap基站3.71万个
湖北共建成5G基站16.38万个,开通5G Red…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