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工智能”起飞
“车音智能当前主要任务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拓展用户服务能力,希望在2018年起的三年之内,成为实力最强的汽车智能服务提供商。”苏雨农说。
从某种意义上看,车音智能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连接用户,帮助主机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用户产生交互和黏性。连接用户的手段就是智能服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交互,构建车主服务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分析、利用用户数据,与主机厂共创增值空间。
事实上,大约从2014年开始,车音智能的业务从单纯的车载前装技术开发,转向车主服务运营。因为在车载交互层面,或者说是从当前狭义的车联网的行业痛点来看,炫目的视觉体验只是浮云,核心是解决车主的驾驶和生活需求,车主基数多,车主使用的服务频次高,为用户所承认,才能发挥车联网的价值。从未来来看,智能化的普及率必将达到100%,在这个过程中,储备服务能力最为重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车音智能以点带面,积少成多,积累服务能力,开拓服务资源,并给服务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目前,车音智能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车载语音识别、车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知识库。其中,车载智能交互平台,以语音技术为重要手段,为用户带来便捷、实用、舒适的车内交互体验。
车音智能从语音识别技术起家,进入汽车主机厂最早的思路也是将语音技术引入前装。但车音智能很快意识到,单纯卖语音技术的做法行不通,这和当时的行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语音技术只是交互手段,是连接服务的方法,交互做得好,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智能化服务带来的增值服务空间才是机会所在。这就是所谓的“车主智能链接平台”,是以智能知识库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管理多项服务和多方人员信息的第三方服务集成平台。一方面,车音智能整合包括保险、金融、维修、救援、代办、生活等多方面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官网、微信、APP等终端服务于用户,体现为车主俱乐部、官方平台运营、电商平台等形式。这一平台服务的范围,既可以是狭义的车联网用户,也可以是全体车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
车音智能认为,车联网在新车的全面普及大约是未来5年之内,伴随这一过程,变化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行业的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等行业趋势,其终极目标是自动驾驶,在通往这个阶段的过程中。车的定位发生变化,不再是通勤工具,也不再提供驾驶乐趣,而是成为重要的生活空间。人和车的关系不再是拥有,而是使用。这一切的核心,是基于车辆的智能化,基于大数据。新兴的车联网公司,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行业生态,一定为未来的汽车生活场景做好准备。
产业链中的细分机会
虽然车联网的蛋糕很大,但这一概念的落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于狭义的Telematics概念来说,越来越像传统的服务供应商,用户的规模增长缓慢,用户活跃度不高;传统的零部件巨头,拥有汽车厂商的资源和强大的开发能力,但先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深究其原因,车音智能认为,一方面,很多互联网公司,依靠巨大流量、产品实力、生态规模,意图在汽车领域深入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发现,传统的汽车行业,以其长期的供应商体系,错综复杂的内部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激烈的变革。另一方面,变革的主体——汽车主机厂的核心层逐步年轻化,熟悉互联网运作,他们不甘心从汽车行业的核心沦为代工厂。
也正是因为这样,苏雨农认为,有着先进技术背景,有服务于B端经验,对车联网有独到理解的运营商有机会脱颖而出,可以协助汽车主机厂服务好用户,成为汽车变革时代的弄潮儿。
简单来说,车音智能抓的机会,是主机厂在转型过程中,提高效率,尝试新鲜事物带来的价值。
“汽车主机厂仍然在品牌形象、资金实力、服务体系上具有优势,欠缺的是互联网+的能力。”苏雨农说。
如果把汽车主机厂比作为大树的话,那么车音智能的机会就在于“除虫施肥浇水”,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脏活累活虽然不是BAT厂商关注的重点,但却可以为“车音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行业敏感性得益于苏雨农此前的工作经历。在加盟车音智能之前他的身份是媒体人,在新浪工作16年,曾任新浪新闻中心副主编、主编。见证了互联网1.0时代的发展和辉煌,参与了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911事件时,是国内首位发布报道的编辑,确立了新浪新闻在网民心中的地位。2005年开始转入汽车行业,担任新浪汽车的副主编、主编,负责报道和商业化促进,当时新浪汽车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汽车网站。2015年加盟车音智能,加入创始团队。
他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主客观因素并进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现有的销售模式、服务体系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带来很多新的商业机会。而“智能网联”就是这一机会的核心,因为它既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也改变了人车生态。
据介绍,车音智能创业10年,前半程一直在探索语音技术与汽车行业的结合点,从2014年开始,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车主服务运营,如今已经进入到快速成长阶段。但纵观其发展策略,虽然期间做了不少外围布局,但车音智能更多的依然是立足汽车行业本身,围绕智能化车主服务。
“首先是汽车主机厂认识到,在通往智能网联的道路上,智能化车主服务的价值,内部革新的意愿与外界合力的推动相结合;另一方面,车音智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相当宝贵,是车音智能领先于行业半个身位的基础。因此车音智能2016年首次实现了盈利,进入2017年,无论是收入规模、利润水平、企业认同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阶段。”苏雨农表示,目前,车音智能共有500多名员工,将北京、上海、深圳作为主要业务基地,将成都、新加坡定义为研发中心,同时在大连设有呼叫中心。2017年,车音智能与股东方联合成立了30亿规模的并购基金,通过对与自身互补、增强的企业的投资并购,整合行业资源,使车音自身的能力有了迅速提升。
借助“人工智能”起飞
“车音智能当前主要任务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拓展用户服务能力,希望在2018年起的三年之内,成为实力最强的汽车智能服务提供商。”苏雨农说。
从某种意义上看,车音智能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连接用户,帮助主机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用户产生交互和黏性。连接用户的手段就是智能服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交互,构建车主服务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分析、利用用户数据,与主机厂共创增值空间。
事实上,大约从2014年开始,车音智能的业务从单纯的车载前装技术开发,转向车主服务运营。因为在车载交互层面,或者说是从当前狭义的车联网的行业痛点来看,炫目的视觉体验只是浮云,核心是解决车主的驾驶和生活需求,车主基数多,车主使用的服务频次高,为用户所承认,才能发挥车联网的价值。从未来来看,智能化的普及率必将达到100%,在这个过程中,储备服务能力最为重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车音智能以点带面,积少成多,积累服务能力,开拓服务资源,并给服务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目前,车音智能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车载语音识别、车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知识库。其中,车载智能交互平台,以语音技术为重要手段,为用户带来便捷、实用、舒适的车内交互体验。
车音智能从语音识别技术起家,进入汽车主机厂最早的思路也是将语音技术引入前装。但车音智能很快意识到,单纯卖语音技术的做法行不通,这和当时的行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语音技术只是交互手段,是连接服务的方法,交互做得好,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智能化服务带来的增值服务空间才是机会所在。这就是所谓的“车主智能链接平台”,是以智能知识库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管理多项服务和多方人员信息的第三方服务集成平台。一方面,车音智能整合包括保险、金融、维修、救援、代办、生活等多方面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官网、微信、APP等终端服务于用户,体现为车主俱乐部、官方平台运营、电商平台等形式。这一平台服务的范围,既可以是狭义的车联网用户,也可以是全体车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
车音智能认为,车联网在新车的全面普及大约是未来5年之内,伴随这一过程,变化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行业的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等行业趋势,其终极目标是自动驾驶,在通往这个阶段的过程中。车的定位发生变化,不再是通勤工具,也不再提供驾驶乐趣,而是成为重要的生活空间。人和车的关系不再是拥有,而是使用。这一切的核心,是基于车辆的智能化,基于大数据。新兴的车联网公司,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行业生态,一定为未来的汽车生活场景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