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单合一模式在全球火了,2017年12月29日的《人民日报》头版、2018年1月1日的《参考消息》相继围绕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刊登大篇幅报道。2018,新年之初,“人单合一模式”在全球掀起热潮,充分彰显了中国自信!
海尔在全球舞台首秀“中国模式”
《参考消息》原文报道:【美国市场观察网站12月26日报道】题:全球制造舞台上首次出现“中国模式”。
美国时间12月6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新标准委员大会通过了一项由中国海尔主导的大规模定制国际通用要求标准的建议书,这是IEEE创办半个世纪以来唯一以模式为技术框架制定的国际标准,由中国企业牵头制定也是全球首例。至此,全球舞台上的中国制造元素除了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新加了一个“中国模式”。
目前,数字化相关的工业生产投资正快速增长,各国政府也重点关注和扶持这个领域。当前全球制造业都在摸索升级方向,IEEE积极为全球制造业升级探索找到普适性、发展性的样板,提速新一轮工业革命。
为什么标准样板选在了中国?面对新工业革命的课题,德国、美国和中国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路,但经实践验证,中国的探索成为全球共同研究的重点。
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业务管理应用中心的管理副主任温弗里德.费尔泽博士2016年在美国《赫芬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我们以前的工业4.0的努力过度依赖于线性思维、自动化和效率陷阱……以人为中心和数字化可以成为把德国带入新的竞争地位的赢家。”
工业4.0批评家之一安德烈亚斯.西斯卡教授也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4.0必须取代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4.0。”
美国自由作家克里斯.奈格于2017年1月在美国知名投资网站上发表了题为《特朗普应该担心物联网投资者的三个原因》的文章,他写道:“迫于就业压力,美国工业互联网的进展可能不顺利……如果政府减少物联网投资,那么预计中国对美国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扩大。”
相比来看,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将用户纳入工业体系,并把用户作为工业升级的核心、主体,还让用户全流程参与创造,实现从0到1的最大变量,从大规模制造换道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规模定制”不同于以前的“定制”概念,它不是手工作坊的低效生产,也不是仅向用户提供模块选择,而是让用户全程参与创新,并享受全生命周期的价值。
事实上,这种“产消合一”思路的萌芽来自美国,早在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设想。后来,这个萌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并一步步成长起来。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工业4.0不是工业的再工业化,而是工业的社会化,并且还是工业的大规模社会化,这一趋势在海尔的实践上得到充分展现。”
早在2005年,海尔就开始了“人单合一”模式探索,用户“变身”终身用户,员工“变身”创客,用户与员工、品牌的关系也不再是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而是长期合作、共创共赢的“伙伴”关系。
这种管理变革为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合适的组织土壤和文化氛围,而这在线性管理根深蒂固的欧美企业中很难萌芽生长。可以说,海尔对“人单合一”模式的率先探索,为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在海尔平台上顺利成长起来创造了前提。
海尔: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2017年12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一版的文章《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则这样报道海尔:
“企业发展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当前互联网引起的社会变革前所未有,它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一些优秀的成功企业,可能在瞬间轰塌。如何带领企业不断战胜挑战?”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看来,需要企业家始终不忘创业之初心,勇于探索。
海尔在互联网时代首创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让每个员工直接面对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取消1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变革力度之大令业界侧目。
“我们正在证明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成为最好的模式。”张瑞敏说,兼并日本三洋后,海尔用“人单合一”模式实施改造,让这个亏损8年的企业在8个月内止亏。
2016年6月,海尔并购GEA。并购一年后,GEA采用“竞单上岗”的方式竞选选出三位高层组成管理委员会,延续百年的科层组织拆分成7个“小微”,百年GEA重焕活力。
“人单合一”让GEA开放众包平台FirstBuild变得更加开放和创新,其研发的产品,越来越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FirstBuild平台上一款名为Opal的制冰机解决了用户快速制冰而且不冰牙的需求,众筹当天就卖出了7000多台。FirstBuild被《福布斯》评为2017年10大发展趋势之一。Firstbuild平台研发的自助烹饪伴侣Tasty One Top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2017年全球25大最佳发明”。
2017年成为GEA十年来发展最好的一年,收入增幅2倍于行业,利润增幅4倍于收入增幅。人单合一模式在全球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