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尤其是语音赛道)科大讯飞绝对具有标志性意义,经过去年的一轮狂涨,眼下科大讯飞的市值已经逼近1000亿人民币,由于市盈率在200以上,所以这家公司的市值等引起了巨大争议,那下面这家公司会走向那里,市值是走低还是持平还是一路上扬?
估值背后的魔法
在工业时代人们沉淀了一系列方法来计算一个公司的估值,比如市盈率、市盈率与企业发展速度的匹配度等,但当互联网真的落地的时候,这种估值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质上这是上层方法论与下层已发生事实的错配,直到今天国内的上市体系也还没完成这种调整。这种冲突核心点非常简单:只在于当变化的频度加快之后,企业的状态就会变得不是那么连续,而是很可能产生突变。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可以从不赚钱迅速的变成持续稳定的赚钱,只要它卡对位置。
这在搜索公司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搜索公司如果没有广告平台,那流量服务器上的开销就会导致它一直亏损,但一旦Google这种公司卡住占据合适的垄断位置后,那它就可以利用广告系统这样的产品一夜之间扭亏为盈。所以对这类公司而言,卡位比短期赚钱重要。
反过来一样也成立,一个一直持续盈利的公司,很可能在某种打击下在一夜之间变的一文不值。比如说过去的网景公司,其核心产品是浏览器,一旦微软这类公司把浏览器免费,那它过去所构建的所有优势就会化为乌有。
正因为卡位比赚钱重要,所以前几年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按照传统的市盈率等来估值,其价格就会贵的离谱。因此人们对估值方法做了很多修补,体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类型公司的不同阶段其收入(或利润)与公司价值的倍数会偏差很大。
回到具体科大讯飞这个例子,如果它被看成一个传统的做系统集成的公司,那当前的市盈率是可笑的,如果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卡位并能在特定趋势下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那1000亿市值就并不贵。比如说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市值39.58亿美元,根据当时的财报,百度的营业额为889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850万元人民币,真要说泡沫那时候百度显然比讯飞还要高。
总结来看,我们有两套方法来看待一个公司的价值:一种是传统的,那样的话讯飞这样的企业是极其昂贵的;一种是新兴行业卡位式的。按照后一套逻辑,那讯飞贵与不贵就取决于人工智能到底成与不成,而这公司能占据怎么样的位置。前者决定池子有多大,后者决定它到底是多大一条鱼。
过去一年讯飞的股价变化
讯飞会变成一个手机企业吗?
从各种公开信息来看讯飞正在尝试从两个方向同时取得突破:
一个方向是传统的to B或者to G市场,这个方向上讯飞正在尝试把自己的优势从过去的教育延伸到法院、电信等行业,同时把自己的角色从技术提供商变成完整的产品或者系统提供商。
有可能是讯飞意识到单纯的行业市场不足以支撑自己未来的发展,讯飞同时也在推出自己的各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比如翻译机、机器人、智能音箱等。
按照前一个方向发展,讯飞终极对标企业其实是海康威视,但这里面会有个根本差别,安防是一个高度垂直整合的行业,发展出了从摄像头到后台设备等完整的一套系统,而教育这种行业则是高度分散的,尤其是偏语音方向,如果讯飞只是作为其中某一环节的技术供应商,那其所能创造的收入和利润是完全不能支撑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的,即使语音识别等可以适配更多的行业。如果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讯飞必须做的事就是在更多的行业里做更深的纵向整合,让自己更像海康威视,比如在教育、车载、法院等行业里,不只是提供技术还要提供设备。如果讯飞可以在某个或某些个行业里完成海康威视那种整合,也就说它成为特定行业利益分配的决策者,那它的市值确实可以对标海康威视。
纯粹的上面这条路不是走不通,但有几个显然的问题,一个是特定行业里总是有着即成的分工链条,再整合往往就意味着利益的再分配,比如讯飞自己做车机那就会与已有的车机厂商形成竞争,虽然理论上讲讯飞因为核心技术的优势胜出的可能性大,但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缓慢增速是支撑不住当前的市值的。
现在来看,讯飞在同步推进第二条路:在消费电子领域成为一家端到端打通,有个人产品的企业。现在讯飞已经陆续推出了几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比较引起关注的是翻译机。一旦走上这条路,其终点就非常简单,甚至有一点滑稽:未来要变成变成一家手机企业,翻译机这样的小品类短期也许有帮助,但长线看对讯飞这样的公司基本没价值,何况早晚也会面临来自其它厂商残酷的价格战。也就说对于小品类即使第一步成了,也不意味着后面一定能守的住,除非它的产品成为方阵,方阵则既要有领头的,也还要有一群跟随的。
只要讯飞走上打造面向个人消费者产品这条路,那么有些未来是可以预判的。
如果讯飞短期野心不大,也许还会只局限于智能音箱、翻译机这样的品类,一旦获得初步成功那就很可能会开始像小米那样尝试打造自己的产品方阵,再进一步则会觊觎主流设备,把自己彻底的变成一个端到端打通的企业,而这里面最有前途的则是手机,所以讯飞未来很可能会变成一家推出自己手机的企业。
虽然这看着很滑稽,但可以做点类比,让它看着更合理一些,在国外亚马逊真的放弃做手机了吗?Echo成功的越厉害,亚马逊重新决战手机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单点极致是打不过便宜货方阵的
上面的这种判断是由行业的典型竞争势态推导出来的。总结来看新的竞争势态可以简单总结为:单兵是打不过方阵的。
这点在此前的文章里有提过,现在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立体,远不是某个单品牛你就彻底牛了,而是要形成一种方阵斗小兵的态势,彻底碾压对手,让竞争对手根本没有空间。已经成功的巨头那个不是基于已有产品形成自己的生态方阵。
如果说此前这种态势还是只局限于互联网或者软件,那现在小米则把这套玩法引入到了硬件产品上。如果智能和网络真可以让多个产品的协同产生远超单品的体验,那小米生态链的产品越丰富,这个链条整体的价值就会越强,新品也就会越多,同时也就越会拉动手机的销量,而反过来手机的销量则会促进生态链的延展。
在之前这种网络效应在硬件产品上之所以体现的不明显,核心在于单纯的把各种设备连接起来或者连接到一个App上,虽然看着有用但并不真的产生用户价值,而联网加真的智能可能会改变这状况。一旦这事发生,那有方阵的企业就会对没有的形成很大压力,并且单兵斗方阵以结局论只要方阵一方不是特傻其实是确定的。而为了延伸这种趋势,小米这样的公司就一定会倾向于打造全链条产品,早晚会去挑战更大更主流的品类。而没方阵的则会尝试尽快弥补自己的短板。
小米相当于在这个行业里先走了一步,累积下了不错的基础。对于科大讯飞而言,除非放弃这条道路,否则早晚会走到类似的模式上来。再简单点说,如果讯飞放弃做消费电子产品就算了,否则的话就一定会变成一个产品线和小米越来越类似的公司。
小结
作为一个语音交互赛道上的从业者,我个人是真心希望讯飞一路走好,虽然它走好不一定拿到什么好处,还可能蒙受一定压力,但它如果没搞好,跟着倒霉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