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是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物联网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以及关键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数据大爆炸时代将越走越近。
近年来,各种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雾计算、霾计算、边缘计算、认知计算等。这些计算的出现,与各个行业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技术发展需求。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以雾计算为例,雾计算起初是由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尔佛教授(Prof. Stolfo)提出,灵感来自雾的朦胧这一形象的比喻来阻挡黑客入侵。而让雾计算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的是一家美国思科公司,思科公司把雾计算重新定义和运用,成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扩展至网络“边缘”,它使客户能够在本地分析和管理数据,从而通过联接获得即时的见解。
在雾计算模式中,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而不是几乎全部保存在云中,它是云计算的延伸概念。
雾计算并非由性能强大的服务器组成,而是由性能较弱、更为分散的各类功能计算机组成,渗入工厂、汽车、电器、街灯及人们物质生活中的各类用品。对于思科来说,运用大量高端的网络设施连接更多的计算机和数据中心,从而形成一个雾计算产业生态链,不得不说思科率先嗅到了商业的味道。
紧接着思科在雾计算上布局
思科推出了15款新产品,打造旗下的物联网整合系统,试图成为“雾计算”推动者。
思科的物联网采用的方法是以一系列的产品组合、参考架构以及诸如Rockwell Automation和通用电气等一类的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系统。
思科推出的物联网里涵括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同时还加入了分析工具、应用管理以及所谓的“雾计算”。
思科的物联网系统和产品针对的是网络连接、雾计算、分析、安全、管理及自动化和应用的实现。
紧接着微软、英特尔、ARM、戴尔等几大科技公司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加入了这个概念阵营,并成立了非盈利性组织OpenFog Consortium (开放雾联盟),旨在推广和加快开放雾计算的普及,促进物联网发展。
该组织现已发现多个需使用边缘计算来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案例,包括智能建筑、无人机运送服务、实时地下影像、交通拥堵管理、以及视频监控等。该组织在2017年2 月公布了其雾计算参考体系结构的执行概要。
雾计算在物联网承担着重要角色
雾计算已逐渐开始于智能城市、联网汽车、无人机等其他领域崭露头角,它仍需要一个通用的、可互操作的平台来推进此项数字革命的进步。
雾计算具有多个特点和属性:低延时和位置感知,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适应移动性的应用,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这些特征使得移动业务部署更加方便,满足更广泛的节点接入。
雾计算所采用的架构更呈分布式,更接近网络边缘。雾计算将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更依赖本地设备,而非服务器。雾计算是新一代的分布式计算,符合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
未来将是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物联网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以及关键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数据大爆炸时代将越走越近。物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所有的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家用电器等发生互联,这些设备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而雾计算正好可以解决该问题。
以自动驾驶为例,细胞网络将配备有激光探测与测量系统(激光雷达)、图像处理系统、及其他自动驾驶设备的车辆与其他载具、行人、智能基础设施、以及各类云端服务彼此联系在一起,来共同实现车内娱乐、预见性维护、远程诊断等一系列服务。
雾计算能够为车联网的服务菜单中的信息娱乐,安全,交通保障等服务。智能交通灯特别需要对移动性和位置信息的计算,计算量不大,反对时延要求高。实时计算非常重要,所以每个交通灯自己都有计算能力,从而自行完成智能指挥。对于像帮助车辆避开高速公路碰撞事故这样关键性的任务决定,这种对时间要求较高的任务最好还是应在网络边缘的平台进行处理,显然只有雾计算最适合。
物联网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Kevin Ash-ton 教授于 1999 年首次提出,经历了早些时间虚无缥缈的设想,如今已在人们生活中崭露头角。通过雾计算的联合,相信物联网的发展定会云开雾散,迎来科技创新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