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要集中突破一批制约全省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激活硬科技创新力量。
2017年以来,西安全力打造“硬科技之都”,努力诠释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硬科技”不仅上了西安的热搜,为西安的科技创新实力标定了新的“标尺”,更是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两会上,西安发展硬科技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硬科技科普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陕西经济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核心就要靠硬科技。要把科技资源有效转化为硬产品和硬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省人大代表、西安光机所高级工程师、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认为,硬科技区别于由互联网模式创新构成的虚拟世界,属于由科技创新构成的实体世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
米磊说,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硬科技,首先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硬科技的根本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拥有良好的硬科技文化氛围至关重要。他建议,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全民硬科技科普,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的积极性,打造最具特色的科普旅游、科普研习体验项目,让科普教育从娃娃开始,为他们提供系统性的主题科学研习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活力,真正实现“硬科技就在眼前”。
“硬科技+智慧”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硬科技可以跟城市智慧融合,把硬科技技术、产品用于城市管理当中,让‘智慧城市’成为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的王牌,让人们未来的生活更美好。”米磊举例说,比如建设北斗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地进行城市管理。在安全领域建设视频专网,开展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在医疗领域可以打造安全智慧的平台,为大众提供更安全、透明、便捷的用血服务。还可以建设安全快捷的全民身份认证体系,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识别数据库。
米磊认为,当前我省正处在集成电路向集成光路转变的机遇期,西安应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光电芯片,在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所作为。
让硬科技落地助力产业创新
如何推动硬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硬优势”?在省人大代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所长李成山看来,西安科教资源丰富,把硬科技转化成生产力,是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
李成山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首要问题是经费。西安的技术单位可以针对陕西省科技转化方面的政策,制定内部的支持政策和实施细则,让科研人员有积极性去进行科技转化。“其实就是权责利的界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经费支持,这个经费是单位来投,还是风投机构来投,需要事先明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
“此外,要解决人才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仅靠科研人员是不够的,实现产业化还需要金融、管理、设备、市场等各方面人才。”李成山建议,可在全省建一个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库,搭建便利的渠道联系各相关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这里面应该要有人才的简介、联系方式、所在单位等等,相关人员一检索后,就可以出现所需要的人才信息,这样选择的空间更大。”
增强机构合力 扩大硬科技IP影响力
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西宁介绍说,当前西安正按照追赶超越的主基调,全力打造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以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硬科技八路军”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集群。西安聚焦培育硬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成立了硬科技智库,出台了支持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形成了硬科技“八路军”产业发展基本方案。
在加强硬科技产业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方面,西安去年11月批准设立了硬科技创新产业局,负责拟定全市硬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组织实施中省市硬科技产业领域计划,指导促进相关平台和机构建设,开展了重大硬科技技术推广、技术交易、专业招商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还组建了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面向全社会提供硬科技领域的公益性和专业化服务。
“我们将以打造‘西安+硬科技’城市品牌为核心,统筹社会资源办好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李西宁告诉记者,通过举办高层次对话论坛、产业博览会、人才推介、成果对接、资本对接等重点活动,不断增强政府、高校、院所及各类机构合力,不断扩大西安硬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及硬科技IP在国内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