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玩手机、睡觉……这可以说是无人驾驶的终极体验,当然很多人也认为这都能实现。但是,智能驾驶真的能实现满街跑、完全取代老司机吗?
有人说,自动驾驶汽车不会酒驾、一行行的代码决定汽车不会发生擦碰,更不会走神、打瞌睡,一心只管开车,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有序的崭新交通!
甚至,美国共享出行软件先锋Lyft总裁约翰·齐默尔早前预计,到2025年,美国无人驾驶汽车将完全取代私家车。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样的——
前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卡尔弗市,一辆特斯拉Model S以65英里的时速追尾一辆消防车,导致Model S车头完全损毁。据司机称,这辆特斯拉汽车当时启动了Autopilot功能。
这并不是第一例自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2016年5月7日,来自俄亥俄州40岁的乔舒亚·布朗驾驶他的座驾——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驰骋在佛罗里达州威利斯顿高速公路上时发生撞车事故。事后证实,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
事故频发,的确给火热的自动驾驶研究泼了一盆凉水,却也没有阻挡住大家的脚步。但是未来,自动驾驶真的要代替真人驾驶吗?
未必。这并不是说现阶段事故频发决定了自动驾驶不可能代替真人驾驶,而是无论从技术上、法律上还是人性上,可能性都不大。
技术水平不允许
无人驾驶,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自动驾驶。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公认的分级制度有两个,分别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简称SAE)提出。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协会和清华大学及国家工信部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划分,我国目前自动驾驶分级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5个层级,对应着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
涉及到高科技,技术应该先行。当前自动驾驶事故频出的背后,也是技术水平还没有跟上。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曾表示,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仍是二级(L2)的水平,即使不用驾驶员操作,但是驾驶员必须坐在车里面,车辆事故的主要责任是人。
所以,在当前阶段谈自动驾驶取代老司机,是完全不可能的。
同时,滴滴出行CTO张博则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最关键能力是稳定性,做一个能够在马路上实现99.9999%的稳定性的无人驾驶汽车是非常难的,特别是把准确度提高到99%以后。甚至在未来,实现自动驾驶完全取代真人驾驶,可能性都不大。
法律层面没有许可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这是国内首次为自动驾驶测试提出相关规定,而这离自动驾驶汽车正式上路的法律规定还很远。
真人驾驶的优越性
与自动驾驶系统相比,不管人多么不擅长观察停车标志,但人不会被远程终端控制,这是人具有的优势,毕竟在开车时,我们不仅可以依赖我们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信息,还会参照之前的驾驶经验及其他司机的反应。
法国无人驾驶研究专家阿诺·德拉傅泰认为,开车不是一个自顾自的过程,每开到一个路口,就开始了一场与其他司机的博弈。博弈有规则,但规则不是死的,很多时候都需要灵活处理。人处理起来可能很简单,但为无人驾驶汽车写算法时,要考虑的情况就太多了。用于计算机间交互的数学形式体系,与现实中人类合作的规则相比,相差还是太大。
所以,与真人驾驶PK,自动驾驶不可能比人更灵活。未来,自动驾驶取代老司机应该也是不太可能的。
如今的地铁已经实现不需要人来操作,再加上还有轨道,尚且还需要驾驶员。今后,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水平即便达到一定的程度,仍然需要司机,而不是取代老司机独自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