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媒体崛起,世界是屏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推动着数字媒体越过了一个全新的临界点,向着更智能、更友好、更个性化的方向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大规模的安装、普及和应用,为本已经波涛汹涌的传媒领域带来了更加激动人心的风口浪尖。智能屏幕将不再仅仅限于手机、电视、电脑、户外等媒体终端,汽车已经变为装在轮子上的屏幕,冰箱已经变为放在厨房里的屏幕,越来越多与能源网络、通信网络和运输网络连接的终端都将通过安装屏幕的方式变得更具互动性。
2、泛媒介化趋势愈演愈烈。物物皆媒介,事事皆数据,人人皆传播。原来只属于少数传媒机构和部分专业传媒精英的话语权进一步解构直至崩塌。有人的地方就有手机,有手机的地方就有信息,有信息的地方就有传播。全民都变成了自媒体的产消者,所有企业的官方沟通工具都具备了媒体的属性。媒介泛化的更高阶段就是媒介功能基础设施化,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之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不可或缺。
3、机器人成为媒体标配。写稿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国际赛事报道到财经新闻撰写,从数据的采集到内容的编辑再到信息的发布,自动化程序浪潮已经席卷了新闻业,成为每一个大型新闻传媒机构的必选项。如果写稿可以被取代,编辑可以被取代,发布可以被取代,那么新闻领域还有哪些工作能够真正属于媒体从业者独有的?是价值判断?意见输出?还是趋势引领?记者、编辑、主编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好好思考一下自身和自身所在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4、算法提升个性化推荐。信息规模的指数型爆发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后稀缺时代,怎样更好地过滤并筛选信息成为困扰用户的巨大痛点。购买这件商品的人也购买了那一件,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那一篇,今日头条们试图用数据思维和算法逻辑预测用户的媒介阅读习惯和消费需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算法,算法,还是算法,个性化推荐将会在任何一个需要应对大量选择的领域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现在的个性化推荐还不够智能,谁能在这方面迈出一小步,谁就能在红利收割方面收获一大步。
5、传统媒体开启智能化进程。事实上,传统媒体在技术上早已经不再“传统”,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以后的大部分媒体忽然发现,数字化只不过是转型的中点而非终点,它是通向智能媒体的必由之路。因此,各大传统媒体又纷纷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通往智能媒体的高铁。
6、程序化广告打通全媒体。程序化购买不再是互联网媒体的专利,理论上来讲,它适用于任何媒体的广告资源,而且事实上它也在不断地向各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渗透。而传统媒体在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也加快了其拥抱程序化广告的步伐,电视的互联网化、广播的移动化、户外屏幕的场景化等,为广告主通过程序化手段对各类媒体资源进行整体性布局购买和效果测量带来了希望。
7、机器间传播快速兴起。真正的智能媒体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媒介终端上,而是存在于数十亿甚至更多终端节点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中,网络承承担着存储、计算、学习和进化的大量功能,就像飘在地球上空的云层一样包围着所有用户。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终端节点在安装了智能芯片后接入这个网络,终端界面负责与用户互动,云端网络负责智能化运行。伴随而来的就是机器传播。彭博社有专门提供给华尔街的机器人阅读的财经新闻内容,尽管这对于人类就像是天书。事实上,机器之间相互交流、传播和互动产生的数据量将占据大数据相当部分的比例。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机器间经济和机器间传播必将在未来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8、区块链技术带来新思维。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价值网络和信任关系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重塑。在大众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其拥趸者已经意识到区块链将在底层逻辑上对我们当前的这个世界进行一次再造。尽管“区块链+智能媒体”的未来生态还没有完全成型,但这也恰恰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
9、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第一代PC 生态下的互联网和互联网人相继老去,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也进入到下半场。虽然很多垂直方向上仍然没有形成赢家通吃或几家独大的格局,但BAT借助资本杠杆进行整合、并购和布局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好消息是,仍然有诸如今日头条、京东、美团、小米和360这样的企业对三大寡头形成冲击;坏消息是,游戏规则都是上述大佬们制定的,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正在前赴后继的倒在通往大佬的路上。
10、曾经失落的部分媒体不断找回自我。广电和报业的产业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渐进式展开的,传统媒体利用自身兼具的产业功能和事业属性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互联网冲击、广告收入下滑和传媒反腐加码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伴随着改革进入到不惑之年,必须在近期内作出个清晰的抉择了。市场的归市场,事业的归事业,无论是那些光环还在的传媒巨头,还是那些难以为继的地方卫视,无论是改制或分离,无论是重组或回归,很多曾经失落过的媒体的定位都将会更加清晰起来。
11、电影产业暗流涌动。总体票房持续增长的背后,掩盖了中国电影优质内容不足和产业生态不完善的弊端。但随着用户观影能力的提升和观影习惯的养成,单纯依靠明星效应和营销噱头谋取高额回报的传统思路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年轻力量正在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具诱惑力的故事为电影产业注入新的转型动能,此后更有可能的是,中国票房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12、内容民主化浪潮再度来袭。博客、社交网络、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等内容生产与分发工具将内容民主化的进程一步步推向高潮。尽管全民自媒体、全民直播、全民网红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高涨热情。接下来,全新的能够让更多人以更简单的操作、更流畅的体验和更低廉的成本参与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生产的工具一定会把内容民主化的进程推向浪潮之巅。
13、原创内容价值愈发凸显。劣币驱逐良币,良币便会被雪藏,这一现象在零成本复制的互联网领域屡见不鲜。但随着自媒体生态的逐渐完善和内容付费模式的渐入佳境,无论是平台、市场还是用户,都正在不断提高对原创内容的重视程度。传媒产业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核心动力是市场对原创的保护和激励。原创的优质内容资源将会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最大焦点。
14、后真相时代的现象还会持续。技术在降低内容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激增和观点的泛滥,尤其是对于热点事件的主观评论和道德判断,将事件的当事人、负有监管或处理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不明就里的用户全都席卷进了网络舆论的狂潮,导致真相的失真、残缺甚至被刻意歪曲。这样的状态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至权威新闻媒体归位、自媒体自律能力提升以及媒体用户媒介素养得到改进。
15、中国故事不再流于形式。无论新闻、影视,还是综艺、娱乐,中国的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曾经都不擅长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主流价值观。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是普世价值和正能量的精华体现,只是中国的创作者比起美国的创作者要逊色很多。随着用户对网络快餐内容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政策对网络视听内容监管的日趋严格,越来越多具有匠人精神的创作者将会深耕细作,开发出兼具时代精神和娱乐元素的内容精品,《战狼》《朗读者》等将不再仅仅只是现象级作品。
16、新工作和新分工。智能媒体把人类劳动从大量枯燥无聊的程序化传媒工种中解放出来,并且持续创造着几年前还不存在的新工作类型。与此同时,人工和智能之间的劳动分工边界会越来越清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会陆续的交给那些比我们完成得更好的机器人,而我们或许更适合从事那些需要大量情感、情绪和情商投入的创意型传媒工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心力劳动”。
17、资本依旧看好TMT。只要存在高于其他产业的获利和套利空间,资本就一定会把握住这些投资和投机机会。从房地产、股市、制造业以及其他领域逸出来的游资热钱,以及来自上市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机构的金融资本,会进一步推高影视版权、内容创业和智能媒体等方面的市场估值。未来五年,大文创和泛娱乐以及与之高度相关的业态仍会存在大量的价值投资洼地,产业并购的热潮虽然温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不会那么快就褪去。
18、跨界创新促进媒体融合。计算机背景出身的程序员们通过对传媒产业底层逻辑的改造和传统思维的颠覆,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媒体的降维攻击。除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个性化算法之外,未来还将会走更多其他领域的精英跨界到传媒领域进行打劫。金融+动漫有什么新思路?体育+电影能否找到新进展?算法+创意是否会再造广告公司?不同产业之间边界的消弭将会推动媒介融合进到全新阶段。
19、传媒监管继续加码。与金融管控和房地产宏调相应成章的是,传媒领域的规制政策近几年来也不断强化,舆论问题、明星问题、寻租问题频频曝光,究其根源,这仍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不成熟的结果。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传媒第一大国,然而却还算不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传媒强国。政策规制在未来几年只会愈加强化,这必将引导着传媒产业向着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赛道上切换。当然,如果矫枉过正也可能使我们的传媒产业继续错过这一轮的窗口期。
20、一带一路拓宽国际市场。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与产品贸易同步提升的还有文化贸易,与企业走出去相伴相生的还有文化走出。当初,欧美日韩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带来了奥美、电通、彭博、好莱坞、韩流等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和流行文化;未来,中国的广告公司、传媒机构和内容产品也将会搭乘着一带一路的快车遍布到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