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能干嘛
播放音乐,是传统音响设备的主要功能,即便后来支持广播频段接收功能,还是摆脱不了语音播放的属性;但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当赋予“智能”后却一路高歌,国内外巨头纷纷为之侧目。那么,除了能听歌,智能音箱还能干嘛,这小东西为何被捧在了手心?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声控汽车、声控床等科幻应用;殊不知,原本科幻的东西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语音智能初来乍到,所能赋予的设备还有限,智能音箱正是其中之一。如果说只是为了听音乐,智能音箱根本值不了几十乃至几百美元一台,正因为它被赋予了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控制端而存在,既是指令入口,也是管理中枢。该类产品支持联网检索功能,支持网购、订餐;能与家中电器联动,形成智能家居控制终端;当然音乐播放也是智能音箱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其自动联网及音乐检索,在音乐播放应用上,相较传统音响来说要方便的多。
据OC&C Strategy Consultants数据统计,美国有13%的家庭拥有智能音箱,其中36%的家庭用户经常使用智能音箱进行语音购物;而在英国,智能音箱的家庭拥有率为10%,设备作为定期购物的比例为16%。
高速发展带动智能音箱进入风口
结合各方最新的数据统计,2017年智能音箱的全球市场出货量高达3200万台(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其中中国市场在“双十一”促销中,销量首次破百万。全球主要玩家中,亚马逊继续领航占据51.8%半壁江山;谷歌也有不俗表现市场份额上升到35.7%;而本土企业阿里巴巴成为唯一进入前五的中国公司,暂列第三,全球市场份额为0.5%。
作为新事物,智能音箱的销售额至今尚未有准确数据,从行业预估看,2017年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20亿美元,根据成长预测,至2022年,仅英美市场,销售额有望高达400亿美元。从单一产品来说,智能音箱的潜力市场巨大;而中国作为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面对庞大的智能音箱潜力市场,国内巨头纷纷发力,目前已经形成的主流品牌有天猫精灵音箱、叮咚智能音箱、渡鸦音箱、小米AI音箱、酷狗智能音箱、喜马拉雅小雅音箱、出门问问TicHome、Rokid Pebble等。一时间,智能音箱成为本土品牌争夺的制高点,从而达到对智能家居产业入口的控制权,阿里巴巴、小米、百度、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都成为了风口的推动者。
市场冷淡,发力受阻
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本土智能音箱产业处于跟风状态,紧追亚马逊、谷歌的**后面走,同时遭遇苹果、微软、Sonos的围堵。直至2017年,借助低价促销本土销量才艰难突破100万台大关,与亚马逊圣诞节期间800万的销量相比,简直是弱爆了。而与中国4亿个家庭的潜在市场相比,智能音箱的普及率更是低的可怕。
另外,本土市场的促销手段以低价为主,如阿里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将其原价499元/台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以定价的零头99元/台的价格促销。虽然在市场竞争中,亚马逊等企业也采取了降价促销手段,降价幅度甚至高于国内企业,但整体来说,即便都是降价促销,国外品牌降价后的售价也高于本土产品,如亚马逊的Echo Show降价50美元后,售价仍高达179.99美元。
跟风+低价的保障下,才使得本土智能音箱市场销量破百万,相对庞大的市场基数而言,本土市场的冷淡情况可想而知。也许市场上仍有不少人对中国的智能音箱抱有很大的希望,甚至预测2018年销量将破500万;可新年伊始,就爆出了百度智能家居部门出局传闻,这对本土的智能家居产业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另外,中国又有了新的4大发明,在软件应用、人工智能上甚至仅次于美国,智能音箱产业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再次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来料加工低端产业制造、仿造时代。值得庆幸的是,从价格统计来看,本土200元以下产品的占比正在不断被挤出市场,300~600元的产品仍是市场主流;另外,随着新品的不断推出,6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正在渐渐丰富起来。
三座大山力阻智能音箱前行
从相关机构的展望看,无论欧美市场还是本土市场,未来的4、5年将是智能音箱的爆发期,其市场容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华为;其中,如何开发中国这块冷淡市场,将成为智能音箱企业发力的聚焦点。分析认为,中国市场能否爆发,3个问题能否解决是关键:语音智能技术、语言环境、家居环境。
语音智能化仍有待提高
回顾智能音箱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诞生之初并未获得市场的青睐,但自从被赋予智能家居功能后,其在欧美市场开始爆发,随后中国本土企业跟进。而推出智能音箱并获得较大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具备语音智能开发能力的品牌,如亚马逊、谷歌、苹果;反观国内,具有语音智能开发能力的智能音箱企业并不多,很多都需要与科大讯飞、思必驰等语音智能公司合作,如京东;而一些实力企业则是在与语音智能公司合作多年后,自己开发了自有语音技术,如百度、腾讯、阿里等。
从应用来看,即便是国内语音智能的领头羊科大讯飞,其技术距离真正智能化仍有不少的路要走,如果说目前技术上已经解决了98%的问题,看似接近完美,但恰恰是剩余未实现的2%才是应用顺畅与否的关键。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中,主要以科大讯飞语音智能为主,可在实际应用中,不识别、识别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如若距离较远——大于3米、或是环境有噪音,语音识别设备瞬间成为二愣子,正因为如此,不少有意开发语音智能入口的企业不得不放缓了语音技术的植入。
而从测评效果看,本土语音识别技术在普通话上最有优势,但较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领先优势并不明显;而在英语的识别上,几乎国际上的主流语音技术都能击败本土语音技术。
而更为不利的情况是,在本土企业还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过程中,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提供免费语音服务,让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本土语音算法公司的积极性。
语言沟通障碍阻碍发展
中国有7大方言,除北方方言外,其他6大方言均为南方方言,更为严重的是,各地均有当地的方言,据不完全统计,仅彼此不能相互沟通的方言就有80多种。虽然普通话已经普及了几十年,但截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不会说普通话;而夹杂方言的“伪普通话”更是多如牛毛。中国的语言/方言环境,非常不利于语音智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机器的语音学习及大数据收集。相对欧美语音智能企业来说,本土智能音箱在发展过程中,仅语言一关,就要多耗费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研发精力。
语言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或许需要几代人的潜移默化。对此,只能依赖语音算法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工智能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否则智能音箱等相关语音产品难以向全国市场推广。
居家环境有待提升
智能音箱的爆发是依赖于智能家居功能的加持,而中国目前仍处于智能家居起步阶段,以智能锁为例,部分欧美日韩国家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但中国连1%都不到,更不用谈智装了。智能家居发展的滞后,是阻碍智能音箱发展的首要原因。
在使用习惯上,欧美对知识付费、客厅播放音乐等都比较盛行;而国人在这些方面仍有待提升。另外,中国领先世界的强大移动支付功能,是智能音箱所无法比拟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智能音箱的发展。
中国家庭智能化现状,也让中国的家庭智能化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特色,IHS Markit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消费了全球65%的智能联网家电,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1亿台,此类设备有可能改变智能家居入口,因为这些设备自带了AI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