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行业2017年九大猜想

新的一年人们总是抱有新的希望。彩电行业也不例外。从厂商到消费者,从市场增长到价格下降、从国内到国外,变化总在发生、坚持也在继续。那么,2017年彩电行业将有哪些值得提前关注的大趋势呢?

1、 市场增涨还剩多少能量

2016年,无论国内彩电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结束了2013年开始的“三连跌”。市场终于进入一个增长状态:国内市场1成的总销量增加,国际市场2%的总销量增加,这个成绩是可以自豪一下的。那么,为什么2016年市场会有这样一个“三年后的反弹呢”?

首先,全球彩电行业和国内彩电行业的消费低迷,核心原因是“经济低迷”。2016年,全球经济走势虽然还波动不息,但是,一方面这种波动力度在减弱,虽然难言复苏,但是至少不在危机重重;另一方面,人们也逐渐习惯了“经济新节奏”,渐为平和的心态,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复苏。所以,在三年低谷后,彩电消费有一个“回补”式的增长,也是正常的。

第二,2016年彩电市场虽然经历了下半年的涨价,但是2015年开始的大规模价格跳水造成的“市场惯性”,依然使得大尺寸平板电视在2016年走出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平均价位”。更低的价格自然有利于刺激消费。同时,以大尺寸为主导的低价格产品,更是能够带动“换机”消费。32英寸换成50英寸,42英寸换成60+英寸——这类需求主导了2016年全球彩电市场的增长。

彩电行业2017年九大猜想-DVBCN

以上两个原因是国际共性的。不过,国内市场还有更强劲的动力源:即国内经济结构向消费经济的转型。虽然金融危机带来了国内经济增幅的下降,但是,一方面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领跑的火车头;另一方面,国内消费板块的长期增幅稳定在10%左右。这两者决定了,彩电消费产业的反弹,国内市场的增幅一定远大于全球市场——这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经济增速在全球市场的“分量”成正比。

展望2017年的彩电市场,以上三个原因都不会有大的变化。经济形势上,全球都在进入一个稳中求进的新阶段,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2017年全球经济都将是2016年趋势的延续:大国对抗不断、新兴经济体波动不停,但是却整体局面稳定。这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从产品供给侧看,2017年的格局不会比2016年更坏:因为该停产的产能已经停的差不多,新建设的产能正在加速上路。虽然涨价依然是主题,但是也会进入强弩之末——更为重要的是,终端企业保持价格稳定的决心不会变,被激发起来的大尺寸消费热潮还会加速。

同时,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结构化转型会进入新时期。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短期消费繁荣。国内市场2017年和2016年比较,还会迎来一个“特殊增量”:即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形成的“新房家电”市场会爆发。虽然房子是2016年成交的,但是装修到家电选购和入住,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正好支撑2017年的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2017年的彩电市场未必有国际机构预测的那样“复苏和增幅超过2016”,但是市场稳中有赠还是可以放心期待的。尤其是中国市场、北美市场、资源国家市场的复苏(得益于经济基本面、美元强势、大宗物资的触底反弹),将为全球彩电行业的增长提供动力保障。

2、 “涨价”,不会是全年行情

2016年彩电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是“涨价”。6月开始,部分液晶面板产品价格增幅高达50%。同时,背光源的LED组件、众多化学和光学产品、人工成本也有不同幅度上涨。可以这么说,电视机的所有制造环节,都经历了一次成本“向上”运动。

当然,对于彩电产品而言,最重要的涨价还来自于面板:毕竟面板决定了整个产业至少一半的成本。而导致面板涨价的原因则有三个:第一是,大尺寸畅销,导致市场总需求增加了;第二是,缺乏新厂投产,全年行业内大尺寸厂只有群创一条5万片基板的8.6代厂投产,这与2015年仅3月份大陆地区就有三条10万片以上8.5代线产投产形成鲜明对比;第三是,老厂关停,主要是三星逐渐关闭全球最大的7代线,造成40+英寸产品供给不足。

2017年,以上三个原因是难以短期改变的。例如新厂线的投产,最早要等到2017年底。大尺寸的畅销和全球市场的复苏也会持续扩大需求端的缺口。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行业“降价”将毫无希望。但是,至于是否大规模涨价,人们的观点更倾向于:涨价过程已经进入尾声。

为什么呢?难道面板厂不想趁着供给不足大赚一笔吗?答案是,面板企业既要考虑近忧也得思考远虑。

从供给角度看,2017年底开始,全球面板市场大尺寸产品会有LG新的OLED线、京东方福州8.5和合肥10.5代线、惠科重庆8.6代线、中电子系的咸阳和成都两条8.6代线进入最后冲刺阶段,TCL的深圳11代线也会加速建设,惠科昆明11代线将渴望开工——这些产能投资额总计高达2200亿元人民币以上。面对2017之后可能带来的这一大波“产能过剩”,面板企业需要做两个事情:第一,维持更大的下游客户群,这决定了所谓涨价必须在不得罪客户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拓展下游市场需求,即进一步激发大尺寸消费市场的增长,这一点必须以价格稳定、实惠为前提。
但是,如果认为上游面板企业的“1年后预期压力”仅仅是以上这两千多亿元的投资,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在中小尺寸上,一大波6代OLED线正在赶来:2016年的友达昆山和日本JDI的低温多晶硅液晶6代线,将是液晶在中小尺寸上的最后投资;之后投产的将是LG、三星、JOLED、京东方、深天马、和辉、国显等企业的至少七八条6代OLED线。这些投资的总规模将不少于2400亿元人民币。

虽然,6代线OLED与彩电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中小尺寸市场,手机和PC市场显示面板供给充足的背景下,新加入的高端产能,必然压缩传统液晶面板在中小尺寸市场的空间:原来利用8.5代线切割小尺寸,供手机用的日子将结束;原来供给手机的6代非晶硅液晶线,将被迫转战TV市场(65英寸是6代液晶线的经济切割尺寸之一)。这些变化,导致6代OLED的大规模投资,将加重TV面板市场的“转移性”供给增长。

所以,2017年底之后面板行业11代、8.6代和6代OLED总计四五千亿人民币的投入,将是所谓上游涨价大潮的“天花板”。在这样的“一年后压力”下,面板业没有理由任由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因此,2017年的面板涨价不可能长期持续、更不可能继续疯涨。事实上,2016年底,涨价的剧烈程度已经降低。而且,彩电行业距离2018年中开始的另一个降价周期也不甚遥远了。

3、 本土彩电企业“最痛”的“汇率”还会在吗

2015年8月份,人民币汇改之后,汇率波动对于彩电行业的影响“持续发酵”。这一趋势2017年是否还会继续呢?
虽然在汇率问题上,会拥有如美联储加息这样已经被“发酵”很久的预期内事件(美联储的长线发酵操作,就是为了熨平国际市场的波动),但是也难免有2015年8月汇改、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土耳其政变这样的黑天鹅出现。
从2015年看,“8月汇改”给至少两三家彩电企业带来了全年亏损:因为,这些企业以前的持币配置是按照,“2008-2015年中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成”的趋势准备的。但是,8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让这些企业的持币配置,从此前的“盈利”,迅速恶化成了“亏损”。这一实例的基本经验是:彩电企业还是要好好做实业,不要老想着“金融市场赚钱”才好。

2015年8月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整体走势是下跌的。这一点在2017年不会改变:美联储已经放风说2017年美元加息会比2016年厉害。2017年美元走强是大概率事件。这显然有利于本土彩电企业的北美市场出口,也有利于那些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国家的产品出口。而且,经历了15年8月的镇痛后,彩电企业学的比较乖,持币配置比较均衡,汇兑性的亏损基本被避免了。这两者结合,将有利于2017年本土彩电企业出口市场的扩大和盈利的增加。

当然,彩电行业受汇率的影响不仅仅是出口和持币状态,也包括进口。尤其是在彩电产品的上游产业链,面板产品和本土面板企业的主要设备与原料,还大量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汇率对进口的影响,也将成为彩电行业的关注点。
从进口角度看,本土彩电产业的主要来源地是日本、韩国和台湾。人民币在15年8月汇改之后,采用的是一揽子紧盯策略。即一个全盘性的稳定目标。但是,由于美元的单边强势,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较大的贬值。这一变化的反面则是,人民币对其他币种均以稳定或者增值为主。或者说,对美元贬值是全球货币的同性。

这种国际市场汇率结构2017年亦不会大幅改观。也就是说,在进口方向上,汇率的影响基本以稳定,或者有利于进口获利为主。这将有助于2017年国内彩电企业的盈利,以及出口增长。

但是,以上分析只是“中性政治环境”下的结论。2016年汇率市场的波动充满戏剧性:例如“英国脱欧”造成的一波次波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造成的美元强势,这些变化都超过“常规市场路径”。所以,“汇率”是不是在2017年还会迎来“黑天鹅”,是彩电厂商“痛苦还是快乐”的关键。其实,持续走强的美元,对全球新兴经济体的抽水作用,会不会发酵成大型的二次危机,将具有重大的前瞻指引价值。

总之,中国彩电业是两头在外的时代:面板要进口(日韩台),产品要出口(欧美和第三世界)。且海信、TCL等企业都已经是“半数市场”在外的格局。所以,汇率异常波动,势必引起彩电企业业绩波动。这种波动也会传导成为彩电企业国内市场竞争和盈利的压力。

4、 “小主”乐视们可还“安好”

2016年是“乐视的大喜大悲年”。而且这种大喜大悲几乎是整个“互联网彩电业”的基本面。对此,只能说,愿2017年走的更好。

上半年,乐视超级电视很嗨!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上午11点,乐视宣布以20亿收购Vizio时,整个行业一片哗然。这桩上半年就露出端倪的收购案,让乐视站到了全球彩电业的风口上:毕竟20亿美元对应一家只有400人的销售型轻公司,这是一笔“不能再溢价”的交易了。

同样是上半年,乐视4月份与海信爆出“两个国内销售量”第一之争。虽然此后口水战草草收场。但是,四月份乐视入账71万台大单成为了事实。这一成绩几乎超过小米或者酷开电视,2015年后半年的销量额。乐视藉此认为,全年冲击600万台目标“不成问题”。

但是,乐视的好日子只过到了上半年。下半年虽然还有919乐迷节的大单,但是之后的两次连续涨价,已经说明“液晶面板”涨价潮下,乐视的“难过”。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乐视在爆出“拖欠货款门”、美国超级汽车项目被“认为”是“庞氏骗局”——乐视信用危机全面发酵,关于乐视财务紧张、裁员等的消息此起彼伏。

从上半年全面看好,到下半年全面被质疑,乐视的“过山车”坐的很过瘾。事实上,依赖“低成本冲销量”的互联网电视逻辑,在2016年行业涨价大潮下已经走到尾声。2016年对比2015年互联网电视品牌除了乐视小米和酷开三强外,其他都已经“低调”很多。尤其是在2017年上游市场依然“全年看紧”的背景下,互联网电视圈转向“盈利逻辑”的拐点已经到来。

对于乐视,这个拐点就是贾跃亭11月6日发布公告承认“扩张太快烧钱太多”;就是乐视网第二大股东、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口中的“如果贾跃亭不换脑筋 乐视资金链还会出事”。这个拐点也是乐视超级电视操盘者,乐视致新所说的“大屏生态运营收入三年累计要超200亿元”。

总之,2017年互联网彩电品牌的主要使命已经是扭亏盈利:最能圈钱的乐视尚且如此,他人概不会例外。但是,嘴里说盈利很简单,做到盈利却很困难。

乐视,口口声声硬件免费、盈利靠大屏生态,但是2016年还不是两次公开涨价、还不是新品价格一次比一次高:12月21日,年度最后一次发布会,乐视的新品主打39999元乐视超级电视UMax85、5699元乐视超级电视X65、1999元的智能家庭中心-屏霸——各个都不是“成本定价”的便宜货。同样的事情,小米、微鲸等互联网品牌也一直在做。或者说产品更大、配置更高、价格翻番已经成为互联网电视的常态。

2017年“打不起”价格战。这一点在2016年的互联网彩电圈已经“被证明”。但是,对于互联网彩电企业没有被证明的事情是“如果不在便宜,人们还需要他们吗”?2016年,即便上游面板涨价凶猛,但是至少还有国内彩电市场1成的销量成长;2017年,这种总量增长的行情不会这么好,那么面对纯存量市场的竞争、在面板价格高走的背景下,互联网品牌的盈利之路,也许会颇多坎坷。

虽然,理想上,希望每个品牌都会强大。但是,现实的竞争很残酷。乐视在2016年下半年,已经动摇了的“观察者信心”,以及未来不会不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还会有“现金流上的输血门”,2017年乐视能否上演“甄嬛的逆袭”依然是未知数。

5、 印刷显示最后的决战如期展开

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对此的解读还是OLED或者QLED,那么你就已经OUT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标准已经被确认,他将是印刷显示。

2016年,聚华印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动作。包括引入深天马的持股、和德国默克的合作协议、积极支持TCL武汉4.5代OLED试验线的建设等。作为国家级的印刷显示公共平台,聚华印刷的活跃度,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技术的“发展水平”的写照。

在日本,JOLED没有闲着。包括21英寸300PPI的试制样品,在上半年给业界带来惊喜,也包括年底JOLED大股东INCJ和二股东JDI援助金案的基本落地,都为日本显示界6代线印刷OLED的上马铺平了道路。

在QLED方面,印刷工艺也在进步。2016 年 12 月,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彭俊彪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基于新型稀土掺杂氧化物TFT和喷墨印刷工艺的QLED产品。该产品实现了亮度为 400 cd/m2, 分辨率为 200*(RGB)*150,像素密度为 120PPI,色域为 109%(NTSC),对比度超过 50000:1 的 2 英寸有源驱动彩色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屏。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新视界的幕后老板是彩电巨头创维。

喷墨印刷显示技术2016年“突飞猛进”。来自美国上游打印设备商的消息是,至少三个国家或地区的客户订购了喷墨印刷显示设备。业内猜测,这三个国家应该是日本、韩国和中国。2017年,这个领域的研发投资将更大。

LG已经表示要在2017年建设8.5代印刷OLED示范线;三星则将建设6代示范线;日本JOLED的6代量产线不出意外也会进一步推动;国内TCL 11代OLED印刷线的基建工程业已开工……

液晶显示现在的核心工艺是“灌注”,OLED目前的核心工艺是“蒸渡”,但是未来无论是OLED还是QLED的核心工艺都会是印刷:因为,印刷具有成本低、大尺寸化容易、环境友好、成品率利于控制等优势。且QLED显示面板几乎不适合于蒸渡技术。随着OLED和QLED喷墨溶液、印刷机器的研发成功,印刷显示已经从理念变成现实。在全球显示产业,印刷主导未来二十年显示产业历史的共识已经达成。

而且,随着2017年LG、三星的示范线的建设,喷墨印刷OLED能否在大尺寸、大规模制造下,实现成品率、效率和成本的优化组合,即将接受“最后的检验”。或者说,2017年印刷显示的发展将进入“最后一次战役突击”时刻。

但是,当人们对印刷OLED欣喜,并翘首以待QLED印刷显示的时候,另一个副作用产生了:对印刷显示技术的信心,实质上延缓了OLED产业的投资。

首先,大尺寸OLED面板的未来如果认定是印刷技术,那么现在投入蒸渡技术的生产线就是“里外都会赔光光”。且暂时印刷技术还需要最后的检验,这直接导致全球OLED投资基本围绕中小尺寸转,几乎没人敢于在大尺寸OLED上大规模使用蒸渡工艺提升产能。这实际上导致了OLED电视的普及进程,会因为等待印刷技术而推迟。

第二,对于上游OLED材料厂商而言,蒸渡和印刷的区别极其巨大。因为印刷技术号称节约9成的OLED的材料。所以,当人们聚焦印刷显示技术的时候,上游的OLED材料产业链的投资就会更为谨慎。他们不希望今天按照蒸渡工艺需求配备的产能,在明日的印刷时代几乎全员过剩。

所以,关于次世代显示技术、OLED电视,2017年的关键点是两个:第一,最终验证喷墨印刷的可行性;第二,等待产业最终确定大举投资的路线和时机。或者说,2017年依然不是OLED的“普及年”,但是却会是新技术路线之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6、 激光电视更便宜

如何形容2016年激光电视的发展呢?没有预想中的火爆,但是市场成长率依然超过200%.

2016年全年看,激光电视的大事包括:海信4K产品奢华登场,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海信三季度销量破2600台,市场占有率超过3成;双十一电商节期间,坚果激光电视京东日创下单日2200台的大单;年底,奥图码常规焦距激光投影新品价格突破12999元,创出零售激光显示最低价……

这些大事件可总结三个规律:第一技术进步不断,第二销量上升有力,第三价格下降迅速。尤其是最后一个,价格,这是终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那么,2017年激光电视价格会如何“走”呢?

从2016年看,双十一前后的坚果和奥图码产品给出12999-13999元的价格,是零售产品的最低价。但是,从集采市场看,教育行业招投标中,激光投影的价格持续稳定在12000-15000区间。即教育市场激光投影+大尺寸白板价位不超过20000元门槛。这个价格区间较2015年下降达三分之一。

同时,价格下滑也是2016年激光显示市场成长的关键动力。在全年近11万台的销量中,价格低于2万的产品占据7成市场份额。业内人士也指出,激光显示行业根源于投影显示技术,但是目前产品均价依然超过传统投影产品2倍以上,这不利于激光显示对传统投影产品形成替代性效应。

综合以上这些发展规律,激光显示和激光电视行业事实上存在一个“价格”“规模”发展反聩链条。即价格不松动,规模难以提升。这决定了在成本可接受,甚至亏损可接受的背景下,激光显示和激光电视产品难以“不进入价格战”空间。即2017年,激光显示产品价格继续下滑是大趋势。

但是,与普通激光投影比较,激光电视又有其特殊性:即,标配高品质光学抗光幕,且价格不菲;必须采用反射式短焦设计,增加了成本;要照顾居家应用的智能化、艺术化需求,提升了功能设计难度。这些特点,决定了激光电视套装产品价位将需要维持在普通激光投影机1.5-2倍的价格上,才能保持合理成本。

所以,2017年,激光投影机最低价格突破万元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激光电视(含屏幕)在内,却不会有如此低价产品出现。激光电视哪怕是单台主机产品能否突破万元都还是未知之数。除非“事件性品牌”介入事件再次发生。

回顾2015到2016年激光电视主机的价格走势,会发现“事件性品牌的介入”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2015年的最低价是奥图码产品打出的,该产品也是奥图码首次打造“电视型”投影产品。2016年,坚果作为互联网品牌,从微型投影市场进入激光电视市场,以成本定价原则,再次打造出“市场新低价”。那么,2017年谁会接棒,就是激光电视价格底线突破的关键了。

对此,基本的市场格局是:传统彩电品牌,无意在激光电视行业做“价格战的头牌”;传统投影巨头是否会有这个意愿也是未知数;互联网消费品的从业者,如小米、乐视暂时恐对这个窄众产品没有过多兴趣;反而是投影圈新兴业者比较需要“价格为基础的新产品线冲锋”——2016年的坚果就是这个逻辑。所以,2017年是不是会有新的“事件性新品牌”加盟的猜测,更多的指向了坚果的对手“极米”。

当然,2017年的激光电视市场也可能不会迎来“大事件驱动的行业跳跃”,反而是“顺水成长”的行情。若是如此,激光电视行业的价格就不能在2016年基础上被大幅看低,不过在消费习惯形成后的惯性力量下,激光电视的整体成长依然有望在2017年继续翻番,全年上看5万台销量。

7、 大尺寸普及能否继续加速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过去24个月彩电行业发展趋势的最大特点:所有彩电人几乎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大尺寸”。
以55英寸为例,2015年9月液晶电视在价格下滑的驱动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接近60%。2016年中期,55英寸更是成为国内市场最畅销的尺寸型号。目前含49英寸及其以上尺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已经占据国内市场4成左右的份额。在大尺寸潮流的带动下,65英寸液晶电视,2016年前半年市场增幅超过一倍。成为成长最快尺寸。

液晶电视的大尺寸需求已经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趋势。这也带动了2015年开始,全球面板行业超过年4%总面积需求的增长。后者则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面板涨价、供给不足的最核心原因所在。

但是,2017年液晶电视大尺寸化的进度却难以继续加速:原因有两个。第一,行业供给不足,涨价在路上,驱动大尺寸普及的价格攻势暂时告一段落。第二,55英寸产品已经普及,下一个档位60和65英寸缺乏有效的“供给”。

对于第二个原因,需要做出具体解释。即,目前液晶电视面板主要生产采用8.5代线。该世代线可以切割6块55英寸面板,并保持91%的玻璃基板利用率。但是,如果切割65或者60寸面板,则只能切割3块,且玻璃基板利用率不足7成。虽然业界可以采用MMG,即混切技术提升玻璃基板利用率:例如8.5代切割3块65或者60英寸,同时切割6块32英寸。但是,后者面临32英寸产品卖给谁的问题。之所以要切割65英寸,就是因为消费者需求这样的尺寸——对大尺寸的需求就是对小尺寸的淘汰。

后者正是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投资下一代10.5或者11代线的原因。这些更高世代的线可每片玻璃基板切割8片65英寸或者6片75英寸,并保持94%的玻璃基板利用率。但是,这些新线中,投产最早的京东方也要2018年初量产。所以,55英寸之上,市场缺乏有效供给,这决定了“更大的液晶电视”的普及,必须等一等。

当然,市场的开启或许并不真的需要等到10.5代以上线的量产。因为有另一个特殊变量:三星、LG、京东方一大波的6代OLED线的建设,已经加剧中小尺寸面板行业的“潜在过剩”。这样必然导致现在大量生产中小尺寸面板的液晶线,再次转向电视产品面板。

虽然,6代液晶线难以高效率生产65英寸面板,但是至少一片玻璃基板切割2片65英寸液晶面板的利用效果高达95%,且不需要混切出其它规格产品。这决定了6代线在65英寸市场具有“一搏”的可能。但是,新的OLED产能的释放,也要到2017年下半年开始。

所以,无论从那些新产能中诞生65英寸面板的经济供给,2017年都将难以“收获”成果。这是,2017年彩电大尺寸化不会超越2016年太多的“最好”理由。

不过,人们追求更大画面的欲望并没有停止:2017年的中间停歇只不过是在等待京东方、华星、惠科1338亿元的大尺寸投资的落地;以及全球OLED 6代线2400亿元投资对6代液晶的挤出效应而已。——彩电继续向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方向问题。三年内65英寸彩电必然会是另一个“55英寸神话”!

8、 VR HDR 曲面 量子点,概念都走下神坛

显示产业的技术进步是为了什么?答案是挑战视觉的极限——但是,绝不是用机器的极限性能去挑战“视力”的极限!后者,则对应于概念战。

也许读者还记得10年特别流行的一个概念“动态对比度”——这个概念让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参数从几百比一,一下子上升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今天可以做到的百万比一。但是这真的有意义吗:人眼一般情况下对“对比度”的识别在1000:1以内,传统TV信号的对比度采样长期只有100:1。

显示行业,尤其是消费品的彩电产业,总需要制造一些概念来“获得卖点”和“额外利润”。因此,当一些品牌动辄号称“性能提升50%”的时候,消费者看到的是没有差别,以及差别不大。2016年彩电市场是这样,2017年依然如此。但是,概念营销总要褪去皇帝的新装,最后更多的是“一地鸡毛”。

2017年的彩电显示概念会有那些呢?HDR将继续发飙:已经有厂商表示要推出峰值局部亮度1500流明的液晶电视。但是,消费者长期观看电视,比较舒适的平均亮度应该是250流明到400流明。HDR这么高的峰值亮度,除了浪费能源和“闪”过眼前外,真的能提升多少画质呢?至少从技术看,这只不过是更宽亮度范围内的分区背光调整和液晶驱动算法的革新——不是“新突破”,而是“老黄历”。一个简单的回答可以如此书写:如果这么做真的有神奇的效果,那么这类产品早就问世了。

在HDR之前,QLED量子点电视已经扛起“色彩”效果的大旗。号称提升传统产品50%以上色域宽度的这个新技术,在2016年迎来的最大的上游材料工厂:QD Vision台湾工厂倒闭。而且,三年努力,QLED改良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比依然不高。但是,现在有人又打起了“QLED”的新内涵,将其电发光产品概念拿出来与OLED对比。只不过前者距离量产第一个可用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OLED则在2017年能覆盖三分之一的手机屏幕。

如果在更古老的“梗”里扒一扒现在“半老徐娘”的曲面电视的“灰”,市场足以发现这个规律“曲面电视是3D电视的接班”。3D电视已经被市场证明并不成功。因为效果差、内容少,还头晕。可喜的是曲面电视没有以上三个问题。但是曲面电视真的问题在于,50或者70英寸的屏幕,本就在一两平米之间,这么小的屏幕弄一个曲面,无法呈现国家科技馆穹顶屏幕那种数百甚至上千平米的震撼效果。所以,曲面不是不好,但是电视太小,容不下“理想中的那么多丰满的期待”。

当然,显示行业在神坛上走过的概念还很多、很多。甚至一些概念未必与电视有关系。例如2016年很火的VR:近眼显示的逼真感、立体感,也可视为另一种3D电视的接班人。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头盔和眼镜显示产品。然而,在2016年概念大热的同时,却是9成产品是售价两三百元以下的“廉价货色”,且专业内容到眩晕视感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2017年,VR依然会流行,但是恐怕不是家用当主角,工程和特种信息行业,VR更有“钱途”。

昨天的概念已经渐渐被看穿、看透,甚至成为强弩之末。那么,2017年还会有哪些电视概念被发明呢?估计,在液晶高度成熟、市场依靠概念发酵获得眼球的背景下,能被挖掘的“名词”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实用化的产品还是会在大尺寸、4K和智能三个概念中创造价值。毕竟2016年50+以上电视国内占比接近4成、4K产品产品占比超过4成、智能产品渗透率升到8成——这才是实打实的“市场需要”。

9、 彩电的“中国领先”将继续书写

2016年全球彩电市场的走势,基本是中国市场的“翻版”。或者说,中国力量在全球彩电产业天平上的分量再一次增加。

首先,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彩电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同时2016年近一成的增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2016年,全球新增的彩电消费8成来自中国。剩下的基本来自美国。这就是2016年彩电行业增量市场的G2结构。

其次,从领先性的产品看,2016年中国市场智能电视最终渗透程度超过80%,是全球水平的2倍;中国市场4K电视渗透水平达到4成,是全球市场的两倍;中国市场大尺寸电视的销售规模居于全球领先,和美国市场已经是伯仲之间。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消耗的4K电视几乎是全球行业的一半。当然,中国消费者依然喜欢购买便宜的电视机,但是这并不妨碍,高端产品在中国以价廉物美的方式率先普及。

第三,2016年传统彩电强国日本继续衰退,新兴霸主韩国也意外衰退——得益于本土和北美市场的成绩,中国彩电军团的成绩全球第一:即在出货量上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也是2016年唯一增长的地区。

第四,2016年中国显示和彩电产业核心投资大幅增长。OLED上有京东方、深天马、和辉、国显、信利、TCL等上马新项目,或者投产。液晶上,即京东方10.5代线后,同样玻璃基板的TCL 11代线奠基开工、惠科昆明项目达成初步协议,并有惠科、京东方、中电子系4条8.5-8.6代线在建。这个投资规模决定了,中国显示和彩电核心产业的“新陈代谢”是全球最强的。

第五,研发创新持续加码。例如京东方的55英寸OLED、聚华印刷的印刷显示平台项目、浙大团队在QLED产品上的成绩,华南理工在QLED印刷上与创维旗下广州新视界联合研发成果。如果在结合了其他项目团队,以及清华系、中科院系的长期参与,中国新型显示的研发和实践力量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2016年中国彩电行业上下游的强盛,是从“苦难”中走来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团队和行业更能体会这种“强”的价值,更愿意进一步的投入、投资。可以预想,2016年的彩电中国强不会就此结束。这一年,在OLED、大尺寸液晶和QLED上,中国现代显示行业首次与国际巨头同步前进,或者略有领先。

即,静态看,也许中国彩电业还有很多技不如人,但是动态看,中国彩电业的向上势头异常明确,并且超过了日韩台等昔日竞争对手。也正因为如此,2017年中国彩电显示行业势必会有更多、更好、更激动人心的消息在等待着大家去收获。

相关文章
奥维云网:上半年彩电市场零售量下降7.9%,零售额同比增长7.1%
奥维云网:上半年彩电市场零售量下降7.9…
报告数据:中国电视市场上半年品牌整机出货量微降0.5%
报告数据:中国电视市场上半年品牌整机…
《狂飙》里的上档次货等离子电视为何消亡了?
《狂飙》里的上档次货等离子电视为何消…
海信视像: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5.8亿元 同比增长117.42%
海信视像: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5.8亿…
康佳2019年利润同比减少超1亿 本年Q1预计亏损2亿元
康佳2019年利润同比减少超1亿 本年Q1预…
Omdia:2020年全球彩电销量将比去年减少2200万台,中国出口预期减少11.7%
Omdia:2020年全球彩电销量将比去年减少…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