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4月16日报道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不过,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硬件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们对于技术的接纳度仍需要时间和资金来培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未来在自动驾驶领域广阔市场前景也逐渐成为共识。面对外来者的入侵,传统主机厂的核心地位正在被挑战,“执牛耳者谁”也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好奇。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与国际水平差别不大
算法层面还需要2~3年追赶期
全球管理咨询麦肯锡公司于4月16日所发布的最新自动驾驶研究报告(详情参见:麦肯锡研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显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至2030年,中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但中国交通状况的复杂程度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最显著特征。常驻麦肯锡北京分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Christopher Thomas)也提到,中国自动驾驶环境更为复杂的地方体现在,人口稠密、混合交通、交通标志复杂、野蛮驾驶等多个方面。
推行适合中国道路交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当下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曾有自动驾驶从业人员表示,单就中国市场而言,一款好的自动驾驶产品其第一必要条件就是“本土化”。
常驻麦肯锡上海分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吴听认为,“中国交通状况相对复杂,相比其他国家还需要赶超的时间,更多的是如何把算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且把往年的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优化。”
不过,就技术路线和当前的芯片计算能力、包括传感技术方面。吴听认为,“中国无人驾驶实现所需要的技术和全球是差不多的,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在软件方面,尤其是在算法和数据的应用上面能够进一步有所突破。”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本土自动技术在算法/训练数据上还需要2~3年的追赶时间。
鉴于中国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吴听认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场景应用可能会率先在一些人口相对稀疏、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地方实现。比如,城乡结合部,或者一些园区。但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必须完备。而技术的市场应用也会逐渐地向复杂场景拓展。
构建自动驾驶技术生态圈 呈现联盟式竞争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既定的以主机厂为核心的垂直“链状”产业结构也将向“面状”变革。
从技术层面来说,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到了汽车本身、计算平台(芯片)、雷达、摄像头、高精地图、通讯技术等等众多领域。这些技术不是哪一家企业单凭一己之力可以完全做到的。
而从行业角度来说,根据麦肯锡自动驾驶研究报告显示,自动驾驶技术所带来的行业颠覆效应将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的碰撞,一是汽车行业,因为它会对汽车行业产生颠覆性变化;二是半导体行业,因为车本身变成了电脑,电脑就需要芯片;三是云服务,人和车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触屏,人和车会在云端进行互动。
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程中技术生态圈的构建也成为一大趋势。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技术联盟,如宝马-英特尔-Mobileye、Uber-沃尔沃-戴姆勒、Lyft-通用-捷豹路虎、谷歌OAA联盟,以及百度阿波罗平台等。
未来,自动驾驶的参与者所缔结的联盟也将进一步增多,而现有架构下也会继续竞争、互渗、解体、新生,在动态中推动自动驾驶进步。
不过,即便自动驾驶技术生态圈的构建也非常复杂,其中技术架构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也尚未达成共识。
据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28%和24%的专家分别认为整车集成,和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验证对制造自动驾驶汽车最为重要。34%的专家认为,算法和软件对于实现差异化竞争最为重要。21%和23%的专家分别认为计算平台,和算法、软件是未来5~10年最大的技术瓶颈。
主机厂权重被瓜分 或现三个“终极场景”
随着互联网科技巨头、自动驾驶技术创业公司等等参与者依托资金、技术切入自动驾驶驾驶领域,传统汽车市场主机厂“一家独大”的主导地位将被其他的玩家瓜分。
麦肯锡预测,未来自动驾驶市场将出现三个“终极场景”,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三方共同争夺自动驾驶主导权。一是传统主机厂;二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如谷歌、英特尔或者是英伟达;三是出行服务企业,如滴滴、Uber等。
不过,三方未来谁能成为技术开发的赢家,业界未能达成共识。根据麦肯锡调查显示,主机厂专家普遍认为传统主机厂会占据主导地位,而通过对非主机厂专家调研显示,主机厂、资深技术公司以及出行服务企业三者基本保持相当的地位。吴听表示,“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占主导,可能是一个极端的情况。”
未来,主机厂、技术公司以及出行服务企业三方争夺话语权的角逐会愈演愈烈。哪些因素会其中一方成为优势方也值得考量。
唐睿思(Christopher Thomas)认为,“传统的东西还会很重要,比如品牌、技术、运营效率等。而在这方面,传统主机厂占据着优势。但还涉及到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科技、生态圈和联盟的搭建、速度。而更为核心的是各类的企业如何去应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