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导企业、学术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专家,围绕“培养人工智能青年精英,建设人工智能强国”这一主题,就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青少年精英,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对话。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首先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到被称之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元年的2016年之后,进入了产业化和实体应用。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上讲,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表示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科学界、技术界、产业界等学者们的书斋里,而且已经纳入政府的政策框架。有了强大的政府的力量,以及科学界、产业界的力量,我们作为传媒也责无旁贷,要给大家搭平台、建平台、建舞台,让人工智能惠及未来、惠及当下、惠及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
图为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以前,人们似乎羞于说到人工智能,改称它为大数据、云计算等,但2016年开始,人工智能这个词汇又热起来了,到处都在提,也出现了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机构。当然,这样似乎有一哄而上的嫌疑,像是泡沫;但泡沫是必须的,离开了泡沫,事情便不能发展。就像烧水一样,出现很多泡沫的时候,说明水烧开了。而既然人工智能这锅水终于烧开了,咱们就让它开下去。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作为嘉宾致辞时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强国,必须进行重大理论创新。人工智能不能只停留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的研究上,必须要进行重大理论创新,要突破线性统计的方法。“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究竟是做什么?到目前为止对于人工智能这四个字没有准确的定义,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首先是人的智能,其次是算法要快。
图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
我们目前人才的缺乏,主要是指高水平人才的缺乏。以后凡是要成为AI的领袖人物,你一定要学数学,一定要把数学学好,不要急着学计算机。在信息化时代,在交叉领域交叉的最基础平台是数学,如果不懂数学交叉不起来,一定做不好。已经有院士提出,在信息化时代,物理统治科技界基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终于数学统治了。
紧接着发言的中科院物理所院士汪卫华对于郑院士的观点给予了回应,他说,在人工智能时代,物理学不会躺着等死,我们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这一先进手段。在材料学领域,科研人员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加上高通量的材料分析和检测,来获得新材料。它是一种材料研发的新模式,是把理性设计、高效实验和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全过程协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材料的研发,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把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一半。其中的关键技术就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图为 中科院物理所院士汪卫华
峰会上启动的青少年未来AI领袖发现计划,是一个系统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的培养计划,汇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顶尖院士、科学家、教育学界专家、企业家任专家委员会,计划涵盖AI编程培训、AI编程比赛、AI科技活动周等内容。AI教育公益助学千人计划则拟汇集各方力量,在贫困地区选取1000名贫困儿童,开展免费的AI编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