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各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自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各类支持性政策文件,以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停车产业化,缓解停车供给不足,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停车是刚需,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城市停车产业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的关注,同时也逐渐成为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抢占风口、布局城市智能出行生态链成为城投公司投资转型的热点之一。
(一)城市停车现状与政府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且无序,增加了市民的时间成本、健康成本、能耗成本,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市民停车难:市民找停车位太难、集体找车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随便乱停放又易被罚款;缴费还要等待且方式单一、百姓抱怨连连。
其二,经营管理难:缺少停车标准管理规范;设备智能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因为人工收费、费用易流失,且收费易争执起争端、事件复杂化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其三,政府治理难:道路阻塞、路权缺乏公平、引发民众不满;政府解决问题缺少抓手,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和治理途径,缺乏面向未来的车桩位一体化的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联动性管理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为此,政府提出要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绿色出行”综合交通运输方案(包括分时租赁、充电桩、新能源车以及智能停车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善出行体验,营造绿色、环保、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幸福指数,并先后出台以下支持性政策。
表1 国家支持性政策一览表
(二)绿色出行市场分析和模式创新
1、市场分析
麦肯锡调研显示:智能网联汽车风口已来,市场从一次性销售和售后服务,向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出行+数据增值服务转移。联网停车、线下体验、即时支付、互联互通导航、预见性维护、车载内容、定向化广告和促销拥有较高的用户购买和付费意愿;预计智能化用车服务市场的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200-2000亿美元。
(1)绿色出行是蓝海市场,经济规模宏大。交通行业是全社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大领域之一;停车是刚性需求,高频行为;国内大城市停车泊位缺口率70%以上,智慧停车覆盖率7%以下,未来十年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预计汽车后市场投资增长10倍(APP,移动互联网,终端店服务项目占67.4%)。
(2)当前市场竞争是群雄逐鹿,抢滩蓝海市场。政府投融资企业、市场化的生产型企业(新能源巨头、充电桩生产商特锐德、整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资源整合型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分时租赁、充电桩运营以及智慧停车)正在抢占市场,部分已形成相对优势。其中,以ETC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运营的商业模式最受市场认可,已完成数轮融资。
同时,通过市场实践,发现充电桩的合理分布是新能源汽车的根本需求,而停车场地是解决充电桩合理分布的基础设施,在绿色出行的系列解决方案中,停车资源才是焦点,争抢停车资源成为必然。
2、模式创新
在市场探索中,涌现出技术与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和投建模式各类创新,具体包括:
(1)技术与运营模式创新:倡导“车网桩位”一体化运营模式,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系统、跨部门联动,提高客户停车服务体验。
(2)商业模式创新: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从一次性汽车销售和售后为主,向全用户生命周期的金融+出行+数据增值服务转移,同样城市停车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停车服务本身,后向市场开发才是重点,例如基于“车网桩位”一体化运营的利润分成、汽车金融、广告、商业导流、大数据生态服务等,ETCP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基于此。
(3)投建模式创新:在传统的建设总承包模式基础上,出现通过合资设立运营公司、直接招拍挂的租赁经营模式、PPP模式(BOT、ROT)等,停车服务有稳定的现金流(使用者付费),适合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广受资本追捧,车位资源也是绝佳的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
(三)城投公司布局停车产业的优劣势与实践
1、优劣势分析
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调研报告确立了停车服务是新兴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地位,停车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公共基础服务。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城市停车需要各个城市从专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行政执法管理等各个层面统筹和协同管理,城投公司具有先天的介入优势。
优势:第一,城投公司是属地国有企业,全周期与规划、行政执法监管的协调难度较小;第二,停车场的建设和智能化改造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城投公司投资实力强、融资经验丰富;第三,城市停车资源(尤其是路内临时停车资源),不像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如水厂、管网等)那样稳定,随着城市扩容、道路更新、还路于民等,停车资源数量和区位变动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是社会资本承担,商务合作条件变更的难度相对较大;第四,城投公司更容易在本土实践形成区域优势,并逐步向外拓展。
劣势:城投公司在“车网桩位”一体化运营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互联网模式、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基本属于门外汉,也没有技术和运营团队,不过这些可以通过开发合作的方式解决。
2、各地实践
城投公司最早涉足城市停车领域,当属广东珠海城投集团,从2014年开始即开展城市路内停车智能化改造,目前已推进到四期和五期,辅助智能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车位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并且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是全国其他政府投融资企业布局城市停车生态链的最新动态(囿于调研时间和范围,以下统计信息可能不尽全面)。
表2 全国其他政府投融资企业布局城市停车生态链的最新动态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其他城投公司在转型阶段早就谋划过布局城市停车,但至今尚未能有效实施,就其原因,不得不提到一个对所有资本都是门槛的一个难题,就是城市停车资源分布是分散的、行业管理也多在城建、发改以及财政体系之外,比如市容、城管、街道、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等,而且建立城市级的智慧交通体系也需要公安执法的支持(有的城市还需要立法层面的配套支持),这些都超过了一个企业、即便是当地政府的投融资企业所能协调和决策的范围。
从珠海市、深圳市以及上表所列的各地案例实践,无一例外都是依托当地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而实施的,相比较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来说停车投资不算大,但就其所需协调资源来看绝对需要列为“一把手工程”方可有效落地。在城投公司与政府划清投融资职责界限、切断信用背书的转型背景下,城投公司传统的核心地位势必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何获得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进入当地的停车产业链?是对城投公司经营层首当其中的考验。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
城市级停车是一个大趋势,不论政府宏观角度还是未来市场需求,最终会成为一个城市级的入口。这为未来市场运营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最大理由。智慧停车这个风口,已经被BAT瞄上,其中AT都小试牛刀,以跟投的形式持续观察市场:阿里投资立方停车(行呗)、停简单等;腾讯投资亿车,万达投资ETCP…。未来,围绕停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正在经历第一轮圈地运动,谁抢先占有资源、谁在产业生态链上具有话语权。
从路内停车的车位规划,到路外停车的强效监管,政府的身影无所不在。以政府为中心打造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才是行业的最终归宿,因为这样才可以高效协调各类停车资源,在一个共享网络里整体提高城市的停车效率。但是,这也是行业的最大门槛,而各地的城投公司具有先天的属地和属性优势,是跨越这个门槛的最佳实践者。纵观停车产业链,尚缺乏领军企业;而各个城市方面,基本都跃跃试试,部分城市已经处于试点状态,但除了珠海市和深圳市,其他城市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站在停车产业风口的城投公司,在企业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承载着提升城市质量和助推智慧城市的天然使命,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