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至18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15日上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畅谈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助力物联网产业能力升级的“五个注智”计划。
“连接爆发”的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杨杰在演讲中再提“扁担理论”。他说,兴起于2009年的中国物联网产业,走过了“连接爆发”的万物互联时代。下一阶段,智能化将是物联网发展的大趋势,物联网产业正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中国电信作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信息通信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一头挑着互联网和各行各业信息化应用,这种“扁担效应”更是包括了两层含义,一层指运营商连接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另一层是作为央企国企,要有担当精神,要发挥担当作用。物联网作为中国电信的战略性基础业务,是“三化”转型中业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扁担效应”在一个产业中的具体表现。
杨杰介绍,中国电信已经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在向产业输出专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中国电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万个基站上线运行,正在为超过6000家客户提供服务,承载的NB-IoT连接规模已过千万;中国电信发布了物联网开放平台,包括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使能等多个模块,目前连接管理模块承载连接总数超过9000万,每月API调用超50亿次;应用使能模块为终端和应用开发厂家提供优质的开发环境,综合降低开发成本20%,缩短开发周期50%以上。2016年,中国电信等13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天翼物联产业联盟,至今联盟成员涵盖产业各环节,总数已超过350家。
五大“注智” 助力物联网产业升级
杨杰表示,随着“万物智联”的加速到来,为物联网产业能力升级“注智”,将是中国电信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注智”将针对物联网“端、管、云、用、服”五大环节的整体能力全面展开。终端注智,重点推动在物联网芯片中嵌入智能无缝接入和行业终端定制适配能力。网络注智,全面推进CTNet2025网络重构,引入SDN、NFV等智能化网络技术;领先规模部署5G,加速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平台注智,重点实施物联网开放平台能力五个升级,包括物云融合能力、用户开发能力、应用部署能力、规模并发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等。应用注智,重点加强开放平台对应用合作伙伴的能力输出、对合作伙伴应用产品的汇聚,提供开放随选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库和合作共享的完整应用开发体系。服务注智,全面整合中国电信集团内外DICT的整体服务能力,为物联网产业和客户提供跨行业的智能数据与集成运营服务。
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
杨杰还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国电信物联网与行业信息化应用有效融合方面的成功实践,并邀请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物联网“智能生态共同体”,携手制定物联网标准规范,全面推动能力开放数据共享,积极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加快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杨杰在会上透露,近年来中国电信已经联合了产业合作伙伴,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中国电信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中国电信800兆基站已经超过40万,正在为超过6000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承载的NB-IoT连接规模已过千万。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在物联网平台方面的建设也颇有成果。目前,连接管理模块承载的连接总数超过9000万,每月VPI调用次数超过50亿次;而应用使能模块为终端和应用开发厂家提供优质开发环境,综合降低开发成本20%、缩短开发周期50%以上。
三驾马车、争相追赶
三大运营商息息相关,除了中国电信之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物联网建设上也都有亮眼的表现。
中国移动物联网用户数已超过了2.3亿,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另外,中国移动已在11省(市、区)商用NB-IoT网络,NB-IoT网络一期建设覆盖346个城市。到2018年年底,全国NB-IoT连接数将超过5000万,实现县一级覆盖。
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建设,据了解,截止目前联通物联网连接数已突破5000万个。并且已实现NB-IoT网络全国覆盖,今年三季度还将实现eMTC核心网的全网接入能力。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都非常重视发展物联网。早前就有消息称,运营商将斥巨资补贴物联网建设。比如,2018年中国移动计划对NB-IoT模组和4G物联网模组各补贴10亿元;而中国电信计划拿出3亿元对物联网模组进行补贴,其中2亿元用于物联网重点模块产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