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指出,当前,广播电视工作还存在发展观念跟不上、监管手段跟不上、内容生产跟不上、科技创新跟不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内容导向、管理创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五大层面提出要求。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文化消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来看,正在进行的广播电视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中主动定位对标,努力完成广播电视业务重组、流程重塑和格局重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监管能力和发展水平。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是新时期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中定责对表,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广播电视工作还存在着“四个跟不上”:
一是发展观念跟不上。对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认识不深刻,对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趋势剖析不到位,对技术变迁和圈层传播的特点把握不精准,惯性思维制约行业发展。
二是监管手段跟不上。面对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老办法不管用,新技术不会用,新方法不敢用,监管能力跟不上发展现状。
三是内容生产跟不上。面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匠心作品还不够多,还存在快餐化、唯时尚化、泛娱乐化现象,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仍显不足。
四是科技创新跟不上。随着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平台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传统媒体呈现边缘化态势,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不够,媒体融合发展相对滞后。
直面问题,正视差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加有为的工作态度、更加精准的工作举措,聚焦难点热点,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内容导向
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执行力
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社会思想复杂多样,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侵蚀。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举旗亮剑,建章立制,坚决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
一是管好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严格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各类平台渠道的管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大技术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安全播出和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广播电视系统环境安全、网络安全、播出安全。
二是持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完善信息收集、会商研判、情况通报、风险防控、管控处置、督查考核等六项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增强舆情监测研判能力。主动设置议题话题,正面引导社会舆论,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三是营造网上清朗空间。强化网站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平台例会制度和总编辑责任制,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式、手段创新,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二、聚焦管理创新
建立完善引导评价审查考核机制,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的精准度
面对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加强行业监管,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一关了之、一删了之、一封了之,而是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创新监管手段,变粗放式管理为精准化服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完善引导、评价、审查、考核等4个机制,全面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一是完善引导机制。实施“引一把、领一把、扶一把”的长效机制,做好节目议题设置和剧目题材规划,建立重点题材种子库,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做好主题宣传和主题创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二是完善评价机制。树立“思想精深、艺术精准、制作精品”的精品评价标准,引导行业建立口碑和大数据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作品评价体系,破解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率,一味媚俗、唯利是图等不良生态。
三是完善审查机制。实行题材规划关口前移、立项创作关口前移、备案审查关口前移,控量提质,杜绝无序创作和无良“烧钱”。整合行政审批信息化平台,实现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让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编制行业黑红名单,对企业实行动态考核。对那些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在政策、牌照方面予以倾斜,坚决抵制那些突破法律纪律、公序良俗底线的企业和艺人,维护良好行业秩序。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供给的贡献率
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广播电视内容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转化为“好不好、精不精”。因此,要持续推进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量供给。
一是抓好精品创作引导服务,完善“五个一”机制,扩大优质内容供给。把握一个导向,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抓牢一个环节,即抓牢创作生产环节,对优秀剧目跟踪关注,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守住一条生命线,即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夯实一个基础,即夯实政府、资本、业界共同搭台的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基础;确立一个保障,即线上线下全方位做好广播电视产业版权保护,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落实“三个到位”,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整合农村广播资源,实现农村地区应急广播全覆盖,持续推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4K/8K超高清电视,确保基础设施到位;创新运营机制、管理模式,做好服务标准制定和运营管理培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确保设施利用到位;实施精准文化惠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共需对接,推进“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服务,确保服务手段到位。
四、聚焦科技创新
把握“移动、智能、高清、泛在”新特点,提升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创新力
随着4K/8K超高清技术、5G移动网络技术、AR/VR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呈现出“移动、智能、高清、泛在”的发展趋势。北京市将以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努力把握4K/8K超高清技术这一产业风口,引领新一轮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升级。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搞“闭门造车”,要强化“联动、协同、集成、创新”意识,横向纵向充分沟通,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聚集性,释放政策、机制、技术红利,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做好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研发平台,推动4K/8K、AR/VR技术国家标准建设,实现超高清设备国产化。
三是做好内容储备。全面提升影视剧拍摄、制作水平,打造超高清影视制作基地和内容集成分发平台,引领超高清内容创作,力争到2020年年底,北京市创作生产4K超高清节目累计达到6000小时。
五、聚焦人才培养
完善“三会三课”机制,提升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凝聚力
新时代的广播电视工作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考虑长远发展需要,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又要重视“软件”建设。人才是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艺双馨的标准,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要遴选和培训行业领军人才,扶持行业“蓝翔技校”,完善管理、创作、审查、评论、服务五支队伍,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结构。要发挥“三会三课”的作用,即规划会、交易会、交流会,政策课、业务课、实践课,积极引导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树立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水平,自觉抵制“三俗”、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行业乱象,打造一支与新时代广播电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