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20/20中国大会上,51信用卡CTO郭威以从业者的角度,分享了他的经验。“目前金融科技行业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是纯粹以To B形式向银行输出科技能力;另一类则是以BAT为代表,通过To C端积累的经验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To C业务方面进行转型或赋能。”
从营销获客到全链路服务
众所周知,自监管明确“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后,市场也逐渐出现“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的声音。各类新金融机构不断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其中也不乏BATJ等大型流量互联网巨头。
金融的本质是把握风险,科技则是提高效率和体验。郭威告诉凤凰网WEMONEY,51信用卡在金融科技输出方面更类似于前述BATJ等,他将其总结为B2B2C模式,主要基于自身积累的流量和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营销获客方面提供服务。
第一是办卡业务。简而言之,51信用卡可帮助发卡机构连接C端消费者,并为其提供在线信用卡申请服务。据悉,目前51信用卡有过亿激活用户,与全国超20家银行开展合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
第二则是联名信用卡。通过与多家信用卡发卡银行在数据应用、信用分析及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从而为用户提供联名信用卡。“这是我们比较典型的模式,也是我们独创的模式,我们跟金融机构联合发卡,不仅是停留在帮其获客或者营销层面,更多的是深入到获客、营销、风控、发卡以及发卡后消费等全链条环节。”郭威介绍。
如果说获客层面,51信用卡是基于对C端用户的大数据理解和分析,有效链接、匹配了银行和用户;那在用户申请卡后,其通过一系列运营、管理服务,则提供了全链路的支持。51信用卡的经营逻辑是通过差异化和深层次的运营服务,不断增强用户与信用卡的互动,从而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
郭威诙谐风趣地用“恋爱”法则来形容这一行为,“我们首先是让客户跟卡片建立恋爱关系,然后发生关系后通过不断交互,情感就会提升越多,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创造更深度流量经营的一个过程。现在每个APP都在被创新的产品稀释掉,我跟信用卡客户之间有一个载体,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他跟我的黏度不断提高,这也是一件好事。”
B2B2C模式助力银行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案例可谓层出不穷,除了在营销获客层面的需求外,也有部分合作底层技术输出的案例。
不过,在郭威看来,目前市场上很多To B的金融科技公司,仅提供了某一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没有全链条做过To C端的业务,对于很多银行的经营需求无法满足;而部分为银行单纯提供营销获客的互联网公司,又仅是利用自身的流量和数据优势变现,仍停留在与银行实现资源互补层面。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自身科技能力并没有加强。
区别于上述两者的是,51信用卡的金融科技输出打法是以To C的能力来撬动银行,与银行一起服务消费者。同时,在实现营销获客后,51信用卡还有意向将自身科技能力进行输出,协助参与银行的科技能力建设。
郭威介绍,针对银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营销和风控难题,51信用卡已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并对外发布了其独立研发的“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和“光锥”风控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郭威看来,如今数据每秒都在发生变化,实现离线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统一是解决风控迭代效率的关键挑战。据悉,“光锥”着重解决了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核心难点,完成了离线和实时数据处理的统一,提高了大数据时代下消费金融风控的整体迭代效率,将3-6个月的模型迭代周期,大幅缩短至 3-15天。 此外,“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可实现用户金融需求的深度挖掘,并提供从原点到全生命周期的全链路营销方案。
谈到51信用卡的金融科技实力,郭威用三句话进行了简要概括,“目前51信用卡金融科技技术实力已达到较高水准;我们是基于To C的优势,以B2B2C的模式在跟金融机构合作;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展开转型升级,我们也将与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科技层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