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媒体融合的“*一公里”,无疑将是2019年的一项媒体大事,其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在此纷繁复杂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必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传播好、服务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但怎样建设和运营县级融媒体中心,诸多专家学者在体制机制、技术手段、媒体管理等方面多有论述。但作为传播的主体,县域民众的愿景、需求到底是什么也应是业界不容忽视的现实话题。
打杂——
促各项服务不缺位
除了主流舆论阵地,县级融媒体功能和作用还包括“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县级融媒体在“新闻+政务+服务”方面扮演着“打杂”的重要角色。
“规定动作”做出新意,“自选动作”出其不意。县域政府每年的经济、文化类节庆活动,时间、内容基本相对固定。面对此类“规定动作”,县级融媒体要在形式创新、内容包装、传播手段上多动脑筋、多出新招,让亮点成为“卖点”。
与此同时,县级融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智库优势,及时有效地为政府部门出谋划策,挖掘、整合资讯资源,做到“精心策划,深度挖掘,小中见大”,“自选动作”则提供出其不意的政务增值服务。
此外,县级融媒体还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并依托“互联网+”技术,研发各类生活服务小程序、客户端,从点线面多维度入手,努力实现“杂事烦心事无所不包”。比如,永康日报社创建便民服务平台,推出“一键生活服务”客户端,*限度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杂事、烦心事求助;推出《网聊》栏目,搭起“网线”,提供舆情分析报告等,均得到较好的受众反馈。
打假——
让“毒鸡汤”无处遁形
互联网服务日益向基层下沉,县域信息又存在“孤岛效应”。一些不良网络大V,趁机频频推送蛊惑人心的“毒鸡汤”;不少本土自媒体人不惜博出位,发布片面、夸大,甚至虚假的新闻。网络新闻真假难辨,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心理障碍,县域民众期盼有一片洁净、健康、丰富的网络空间。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这是县域民众的强烈呼声,也是摆在县级融媒体面前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县级融媒体人要及时组织力量,在求证类栏目上推送相关真相报道,用真实的力量有效碾碎虚假信息的面具,让假新闻、“毒鸡汤”无处遁形。
推送正能量故事,让真善美唱主角。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县级融媒体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挖掘、推送来自民众身边的充满正能量的各种故事,让真善美大行其道,如和风细雨,滋润民众心田。
不打折——
优质资源需延续
县级媒体融合,本质上是“对播、视、报、网、端、微(信、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传播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此过程中,优质资源不能有所折损,务必做好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品牌栏目不能“易地重建”,必须“原址保护”。“播、视、报、网、端、微(信、博)”运行多年,各自留下了不少民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在此次媒体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将上述这些浸润了一代甚至几代媒体人心血的优质精神产品,原汁原味保护好、传承好,就像古建筑,易地重建只能存其形,原址保护方可留其神。
不打架——
“联合作战”显合力
县域媒体整合中,媒体人要在思维模式、管理方式、采编发形式等方面,进行一番颠覆性的转变,在新闻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尽量避免内部“撞车”。
县级媒体整合后,在机构安排上,切莫按照媒体形态简单机械地进行科室设置和领导分工,并且由不同队伍负责不同平台。多头管理,势必会出现“起内讧”的内部消耗,与媒体融合的初衷背道而驰。县级融媒体,平台有多个,但队伍必须融合成一支,指挥口令只来自一处;要在思想根源上将“各自为政”转变为“联合作战”,做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发布”。唯其如此,方能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真融合,“撞车”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弭,五指握成拳,打出新天地。
不打烊——
构建全覆盖传播网
县域意识形态领域同样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此消彼长。凝神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县级融媒体任重道远,务必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也不可能有休息区,争夺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占有率,必须争分夺秒、无孔不入,做到“全天候全年度全覆盖”。众多实践证明,不良网络大V和一些自媒体人,往往会在节假日期间、“8小时之外”寻找空当,打时间差,出笼不负责任的负面新闻,博眼球,赚流量。为此,县级融媒体必须全天候不打烊,严阵以待,打赢“遭遇战”,力争时时刻刻确保县域民众免受不良信息的污染和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