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中国传媒大学、CCBN组委会联合主办的无线传输与发射技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安全传输保障司副司长杨晓东、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总工程师徐忠和副局长罗滨斌等领导出席了论坛。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科技处处长张利达主持。
杨晓东首先介绍了安全传输保障司的主要职能,包括拟定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络规划,管理负责全国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重点单位设施保护工作,以及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杨晓东指出 ,2019年广播电视安全传输方面有三个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和高质完成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发射、数字传输的任务,二是指导规划全国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徐忠在致辞中表示,3月初举行的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发展座谈会,探讨了广电无线频率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宝贵的无线频率资源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益,当前用无线方式看电视、听广播的用户到底有多少,这些用户是怎么分布的,无线广播电视的未来出路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全国从事无线传输发射的同事们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徐忠指出,无线传输发射不管是技术方向的确立、技术路线的制定,还是技术体制的确定,都要以用户为中心,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
段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始终致力于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培养了大量广播电视技术人才。近两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积极与无线局和广科院合作,参与中短波数字广播标准和产业化的研究。经过三家单位的共同努力,短波DRM试验广播已经顺利开播,这为中短波广播提升传播质量、吸引听众,开展新型广播业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永林在随后的专题报告中围绕超高清电视地面广播技术与试验系统,讲解了超高清电视的特点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指出超高清电视分辨率的提高和比特率的扩展带来的是数据量的巨大增加,巨大的数据量也对数据压缩和传输提出了新的挑战。薛永林介绍了超高清数字电视相关高效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和清华大学自主创新的传输技术、国际标准及嘉兴超高清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覆盖试验项目的实施情况。
Gates Air副总裁Richard Rimond发表了题为《美国ATSC3.0的发展及现状》的演讲,分析了ATSC3.0拥有较好的频谱效率,适应性强,开放性强等特点。目前,ATSC3.0已经有20多个标准和规范,在美国和韩国的很多城市开始实施和建造,已经从开始的引入阶段完全走入商用阶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951台副台长肖刚以《418E/F型100kW PSM短波发射机残波辐射故障处理》为题,介绍了面对突发情况时,如何迅速排查故障的方法和原理,提出要切实加强设备维护,加强对航空频段的干扰监测,播出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守牢安全传输发展的底线,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主任张忠翔在演讲中介绍了城市中波发射台天馈线系统改造方案,分析了中波台在搬迁过程中改造的难点要点。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杨凯副教授介绍了基于无线广播的无源雷达技术研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无线所高工陈颖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监测管理技术研究,中广电广播电视设计研究院天线所副主任工程师孟凡涛介绍了发射台电子环境特性和建设要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科技处高工李国强介绍了大功率短波发射机DRM改造研究与实践,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昆明实验台机房主任马颖以《印度DRM数字广播发展研究与思考》为题进行了演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61台机房主任肖秋华介绍了DX-200发射机非线性失真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广电局706台机房主任张智慧介绍了内蒙古精密相位制中波同步广播覆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61台高工喻强介绍了大型电台智能节目调度运行图算法及下发原理。
共计200多位来自广电无线传输与发射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参加了论坛,无线传输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借助本次论坛搭建的平台,相信广电无线传输领域产学研用各机构将会开展更多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