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虚拟现实(VR)产业上已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在军工、航天、航空、医疗等领域已经有较多的应用,但在汽车产业领域上的应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急需要抓核心,补短板。”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王永国教授在江苏南通召开的“中国齿轮产业发展高峰会议”上如是说。参加此次会议代表围绕着其中的一个主题虚拟现实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VR助力齿轮产业发展
王永国教授在会上表示,卢秉恒院士是我们中心的学术带头人,由于卢秉恒院士有事未能参加本次会议,我今天代表卢院士演讲《智能制造与切削大数据》为主题报告,他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高端阶段与核心内容,其中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
从制造业大数据的功能看,在诊断装备运行状态时,它可以保障安全与质量;在工艺过程控制过程中,它可以提升质量,例如:3D打印在成形件尖锐处的过热控制,切削加工中的统计分析控制等;在优化工艺时,它可以集成多家用户的累积数据,得出工艺规律及用户工艺;它还可以评估制造装备的优劣、适用场合、装备薄弱环节,给出改进建议;并且对制造资源进行组织和优化。
从制造业的大数据特征看,与社会大数据即传统大数据的主要特性———统计分析并找出相关性,以及具有巨量但片面并且可用性低的特点相比,制造或工业大数据具有机理规律性与逻辑性强的特征,可以通过人为设计来压缩数据、提升数据可用性及信息的全覆盖。但也仍然有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同时还存在收集难度以及产权归属的问题。
“数据的集成才产生价值”,通过互联网+也即大数据的采集才能产生大数据。王永国教授认为,制造大数据在切削工艺上可以帮助进行工艺选择、机床状态判别、机床效率优化等工艺决策。例如在工艺选择问题上,到底是用车削,还是用铣削,还是用磨削,以及加工顺序的决定,都可以利用到大数据的特征;对于机床状态的判别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而进行程序解读、状态诊断和智能决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世界经济、对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冲击频率和深度前所未有,其中对实体产业和汽车等制造业的冲击也相当可观。
VR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在会上介绍说:“我们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定要把虚拟现实搞起来,就是要提高我们国际竞争力,因为虚拟现实技术 渗透到汽车业,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汽车生产商的生产模式,大幅度缩减产品生产周期和成本。谁掌握得好,谁就会在下一个世纪当中,成为汽车革命竞争的优胜者。因为它的高科技,成本低,效率高,效益好。2016年是全球VR发展的元年,这已成为全球广泛的共识。可以说,汽车VR马上进入泛虚化,高端化,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主流化发展的新时期。”
技术转化要国际合作与产学研并举
当务之急就是要展开国际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技术转化。王永国说:“我们要建立中国高校智能制造的创新网络,搭建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的大平台,成为前沿领域研究的联合体,同时也成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服务提供方,教育界、科技界与产业界的沟通桥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向阳教授多年来与企业进行了产学研的的深度合作,例如,与盛瑞自动变速器的8AT的合作,现在已经成功产业化,对于目前产业面临的困境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说:“汽车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齿轮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内燃机车的手动变速器市场将快速萎缩,齿轮行业的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HEV/PHEV/2-3EAT/分布驱动)在未来至少10年内将快速发展。纯电动普通乘用车的技术路线在很长时间将是:电机加变速器;轮边驱动属于过渡性产品,市场空间有限;2挡或3挡少挡位数自动变速器将很快在新能源汽车中推广应用。”
中国齿轮行业知名企业天津天海同步集团的国际合作为行业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董事长吕超在会上介绍说, 近两年带领团队迅速展开全球同行业考察,董事长捷足先登决定放弃传统展开国际合作, 去年底在北京宣布,旗下的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100%收购了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生产商———荷兰e-TractionEuropeB.V公司,一举获得了轮毂电机在中国继续研发、生产的绝对控制权。这项来自荷兰的轮毂电机技术相对很成熟,经过正确的发展路径,完全有可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率先实现轮毂电机应用的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