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冲击影响减弱,运营商进入连接流量红利换档期

2017-01-09 15:44:22 来源:搜狐科技 热度:
微信团队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发布了《2016微信数据报告》。对这份精炼的数据报告,大家各自的看点和解读角度各不相同。个人的关注点在于相关数据对与之紧密相连的电信运营商的流量静音业务的影响。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做一番探讨。


一、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关键数据与通信运营数据对比情况

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的关键数据中,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关联度比较大的数据有:微信日登陆用户数、日发送消息总次数及音视频通话日成功总次数三项(其他关键数据可点击原文链接进一步了解)。

微信日登陆用户数7.68亿,用户规模可以比肩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从用户增长率来看,仍然有较大的空间。这就决定了微信对电信运营商基础通信服务的OTT的冲击力的基本能量。

而日发送消息总次数及音视频通话日成功总次数表明了微信在具体功能方面对基础通信服务功能的OTT替代冲击量级。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6年1-11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58万亿分钟,同比下降1.3%;全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完成1724亿分钟,同比下降16.9%。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完成6091亿条,同比下降5.2%,降幅比1-10月收窄1个百分点。移动彩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0.0%,降幅比1-10月收窄0.5个百分点,发送总量511亿条。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9.6%。

总体上看,微信的关键业务数据的快速增长和通信运营数据的继续下滑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二、电信运营商受OTT冲击的负面影响在减弱,有望触底

从前述数据对比看,似乎形势对电信运营商仍然不利。但是,我们结合此前过往通信业的通话时长和短信发送量数据来看,可以得出电信运营商受OTT冲击的不利影响在减弱的基本判断,而且有望触底。

2015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8499.9亿分钟,同比下滑2.6%。

2015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6991.8亿条,同比下降8.4%,降幅较去年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由移动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22.7%,占移动短信业务量比重由上年的45.8%降至38.7%。彩信业务量617.5亿条,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4%。

无论是移动电话时长还是懂短信业务量,下降的幅度都在收窄。而且,从短信类业务的下降具体构成来看,主要是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的量大幅下降造成的。而随着电信运营商短信通道资源的稀缺性增强,加上随着电话实名制和网络安全问题的突出,各类验证类、提醒类等短信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这都将有效弥补用户主动发起的量下降的影响。

随着短信通道资源的稀缺性增强,再加上对营销类短信的严格控制,短信通道的价格都有望回升。因此,电信运营商受OTT影响将逐步减弱,并有望触底。后续运营商对通道资源的管控得力,维持基本规模将不是问题。

三、OTT对连接的需求旺盛,电信运营商迎来流量红利换档期

当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企业谈大连接的时候,当连接越来越移动化的时候,当连接的网络接入越来越依赖数据网络的时候,这就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被OTT的时候,又迎来了新的机遇。OTT对连接的需求给电信运营商带了了基于网络接入的流量刚需的红利,目前电信运营商正在进入这样的流量红利换档期。今年的流量消耗数据再次表明了这种情况。

2016年,移动用户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逐月攀升,11月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0.2亿G,继续攀高。11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976M,同比增长101.1%,月度户均较10月提高44.8M。1-11月累计达82.1亿G,同比增长124.1%。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73.7亿G,保持翻倍增长态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8%。固定互联网使用量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固定宽带接入时长达52.4万亿分钟。

虽然电信运营商从去年开始就承担了“提速降费”的基本任务,在流量资费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基于流量消耗的快速增长仍然总体上确保了收入的小幅增长。这是电信运营商基于前向向个人用户收费模式下的流量红利的机会。

而基于内容流量一体化的后向收入模式,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三大运营商的后向流量经营模式的流量消耗超过百亿规模。并且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电信运营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营销的模式在快速扩展。能够获得基础流量之外的更高附加值。

四、OTT企业面临增长的瓶颈,开始加大与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

就如同国家的经济经历过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低增长的新常态格局。OTT企业在高速的增长之后,也同样面临增长速度放缓的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增长的瓶颈。从微信总用户的规模来看,明年的用户规模增长就很可能要放缓。用户总规模和日活跃规模等关键数据,面临寻找新的模式进行突破的问题。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乐视,小米,等等。这些过去一直比较强势的企业,都在今年纷纷加大了与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资源,还是管道资源,以及内容资源,都是OTT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所需要进行深度整合的资源。在这些资源中,电信运营商基于管道的独特的差异化资源成为OTT企业竞争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腾讯公司联合中国联通发行的大王卡、小王卡,还是蚂蚁金服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的蚂蚁宝卡,都是如此。后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会学习这种做法,把基于管道价值的合作推进下去。从本质上看,这都是电信运营商的连接流量为互联网的应用服务流量进行促进的手段。包括BAT公司可能参与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有对基础流量的争夺问题。毕竟,基础通信服务最后一公里向BAT企业直接开放的可能性还不大。

因此,电信运营商如果谋划操作得当,都能从基础流量先互联网应用流量的连接中获得更高的价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电信运营商看微信的公开课,看张小龙的发言,如果仅仅是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看,那就没有太大的看点。一则毕竟张小龙的段位太高,再则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各自的“体质”差异太大。看数据也好,看言论也罢,关键是看出对电信运营商的价值点和机会。从中谋取可能的创新点。

个人看到的,就是OTT对电信运营商影响的减弱,以及电信运营商的连接流量的换档期机遇。

责任编辑:王倩倩

相关推荐

“全媒体”战略:丢了孩子套不到狼

互联网新媒体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网络视听新媒体开始登入大雅之堂,携资本在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横冲直撞。视频网站们已经直接威胁到电视台的利益了,和电视台抢节目源,和电视台抢广告费。此外,互联网电视在政策局限下尚没有打开市场;手机电视也处在不知那片云下雨的黑暗摸索中;IPTV损了有线却有利于电视播出机构,并不对电视播出机构构成威胁。这种情形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有类似之处:广电网络和制播机构都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但是行业发展的情况却不相同,美国的情况是DVR、互联网电视OTTTV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电视运营商、制播机构造成了挑战。而国内优质电视节目的缺乏使得DVR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而监管政策对电视屏幕的强硬保护

研究指出OTT对付费电视无大影响

虽然OTT视频服务正在对既有的有线视频和卫星或IPTV服务产生有一个竞争性挑战,但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Research并不认为OTT对付费电视订户有重大影响。该公司的“付费电视服务和订户”报告(预测和分析电信IPTV、有线视频和卫星视频服务市场)指出,2008年,有线视频占全球付费电视市场的59%,卫星视频占38%,而IPTV微不足道。InfoneticsResearch宽带访问和视频主任分析师JeffHeynen指出:“但现在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不仅面临来自IPTV和卫星运营商诱人价格和服务的挑战,而且面临所有OTT视频服务和联网电视设备的挑战,它们正在诱使消费者退订有线电视。”“

新加坡新传媒集团OTT服务即将启航

媒体浏览器解决方案提供商OreganNetworks透露,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已选择其为即将推出的机顶盒上OTT交互电视服务提供一个关键产品。Oregan媒体浏览器提供为用户界面应用提供媒体播放器和运行时间环境,允许用户经由屏幕图像覆盖与实况和点播内容互动。此新服务旨在利用新加坡非常发达的宽带网络和即将出现的下一代宽带网,为新加坡国民提供其海量的内容。除了实况电视、回看服务和视频点播,新传媒集团还计划包括独立和关联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如投票、社交网络和相关的内容。OreganCEOMarkPerry表示新传媒集团此新服务是标志着新加坡市场出现真正融合的重要项目。

中美新旧电视媒体竞争差异简析

十数年以来全球电视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革命性转变,特别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近两年的迅速崛起,这种变革转型的变得愈加紧迫起来。电视收视终端的多样化、智能化、联网化已经占据主流地位,新生产的电视机联网功能基本上已经是标配,各种智能中间设备如OTT机顶盒、游戏机将把非联网电视联上互联网。此外,最为重要的是,电视行业的新来者已经开始风生水起,侵占电视屏幕、分流电视广告、带走电视观众。诸如Netflix、Hulu等在线视频提供商已经发展壮大,更多看好视频行业的新来者正在蜂拥而至。传统电视行业的封闭运行体系已经被打开缺口,变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全世界的传统电视媒体都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这点是一样的。然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