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市场+工业级」,地平线发布针对L2级自动驾驶AI视觉芯片

2017-12-21 14:36:33 热度:
昨天下午,地平线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芯片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两款芯片,分别命名为征程和旭日。在创业之初就定下目标想成为人工智能界的“Intel Inside”,在两年半的时候里发布量产流片,对于余凯来说,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地平线创始人余凯
 
两款视觉芯片,分别面向智能驾驶与智能摄像头
 
这次发布的两款芯片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旭日是面向智能摄像头,核心技术在于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来实现前端的人脸检测跟踪、视频结构化处理。根据地平线的规划,这款芯片将会主要用在智能城市、智能商业这两个场景下,主要是应用于安防等领域。这并不是车云菌主要关注的领域,因而这块芯片在本文也将不会更多展开讨论。
 
 
征程1.0处理器征程1.0处理器
 
征程是今天的主要讨论对象。根据余凯的介绍,征程是面向智能驾驶,同样是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能够实现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线、交通标志、红绿灯等多种目标的实施检测与识别,目前可以支持L2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就是ADAS。
 
从介绍的性能来看,征程的功耗为1.5W,延时小于30ms,采用14*14mm*规格的封装,能够实时处理1080P@30帧的画面,对于每帧画面中最多能够同时对200个目标进行检测与识别。据地平线首席芯片架构师周峰的介绍,当画面中目标数量过多,超过200个时,芯片会自动降低帧频,从30帧降低到15帧。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余凯表示,芯片已经推出量产流片,达到了量产状态。
 
周峰在介绍中提到,地平线目前推出的嵌入式芯片是介于通用处理器(诸如CPU、GPU等)和专用功能芯片之间的一类芯片,可编程,基于地平线的高斯架构进行设计。目前的1.0产品支持4路视频信号接入。
 
 
目标识别效果展示目标识别效果展示
 
在今年初的CES上,地平线与现在已经成为投资方之一的英特尔共同展示了一款ADAS产品,就是将地平线自己开发高斯架构IP搭载在英特尔的FPGA平台上进行实现的。周峰告诉车云菌,这次推出的芯片就是当初合作探索的量产版。这也是地平线硬件开发的流程:在架构上,地平线会与英特尔进行联合开发,IP设计完成后,先搭载在英特尔的FPGA平台上进行测试验证,而后再到地平线自己的平台上进行部署,量产推出。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目前的征程1.0处理器并非是车规级的L2自动驾驶芯片,而是工业级芯片。余凯表示1.0会主打后市场应用,而非与车企合作。不过,余凯并没有介绍在后装市场是否有正在落地的合作项目。
 
至于车规级芯片,地平线未来会与英特尔联合进行开发,但是鉴于车规级的高成本与长开发周期,因而目前地平线尚没有具体的规划可以对外公布。在下个月的CES上,地平线会与英特尔推出基于第二代架构——伯努利架构的升级版,增加对目标的动态预测功能。从当前进展来看,这个升级版依然不会是车规级产品。
 
从工业级到车规级有多远?
 
在这次发布会上,余凯宣布了地平线的几个新的合作对象,在汽车行业,是两家整车企业——长安与奥迪:与长安将会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奥迪在面向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之外,还会有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在2018年会有产品问世。
 
关于这两家整车企业的合作,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余凯并没有详细介绍,只是告诉车云菌,目前的合作还都是基于软件算法层面的,“在软件的框架,我们互相都磨得差不多了以后,我们就思考硬件,然后再开始投入”。不过对于车企而言,一旦提到量产阶段,可控与稳定必然是追求的重点。从当前车企与初创企业的合作来看,大多还是在技术预研层面,在量产开发上,传统供应商依然具备极大的优势。
 
能够看到,短期内,尤其是在车规级产品的开发阶段,地平线在汽车行业的合作依然会以软件层面为主。而之所以坚持要做硬件开发,余凯表示,“自动驾驶技术一定是软件和硬件的深度结合,如果不能深度结合的话,效率会不高,所以半导体企业一定要软件化,从软件去驱动硬件设计”。
 
从整体上来看,未来的地平线产品会包括IP、处理器和面向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需求的合作对象。从整体解决方案来说,地平线也有在同步开发的雨果平台,根据官方提供的资料,目前的征程系列从性能上来看,应该是对应雨果2.0平台。不过,车云菌此前了解到,目前的雨果平台是基于FPGA进行开发,后续的平台还在开发中。
 
要从工业级到车规级,对于地平线而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是数据问题。车规级不仅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软件算法也是同样。地平线的软硬件方案均是针对视觉,而软件算法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此前受限于政策问题,国内无法上路进行测试。而地平线目前正在与上海汽车城合作的一键泊车项目中,也是更多侧重在车辆定位。因而在算法层面,依然要经过大量的数据考验。目前地平线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上路测试,无论是从自身还是合作对象上,这一点或许与奥迪和长安的合作对于地平线而言,是个契机。
 
其次,是硬件产品。硬件与软件不同,除了研发上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大的难度之外,硬件产品如果在发布之后发现bug,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大,因而更加考验整体实力。更何况,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开发工具、品控、售后、大规模量产支持这些问题,都是车企和供应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候会着重考虑的。对于目前尚且没有开始量产供应的地平线来说,都是需要去逐一解决的。

车云小结
 
在这一场特别有苹果范儿的发布会上,余凯在最开始就表达出了地平线的野心:到2025年,地平线成立十周年,国内预计将有3000万台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行驶在道路上,他希望这些车辆使用的都是地平线的芯片。
 
如果以2020年为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起始来看,现在这些车辆都已经进入了开发流程。那么地平线至少要在2018年有一款可以面向前装的IP,才可以开始前期的开发测试等一系列工作。从目前这个进展来看,稍微就显得有些慢。
 
更不提无论是算法还是硬件,都有初创企业和传统供应商在严阵以待。竞争格局其实十分激烈。有英特尔这个合作伙伴,在车规级产品开发、代工等方面会给地平线带来优势,但是后续的产品推向市场,依然要看整体实力。推出硬件产品,仅仅是个开始。

责任编辑:周帅洁

相关推荐

汽车后市场规模要破万亿,保汇通邀您共赢车联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汽车销售超过2800万辆。而公安部交管局的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将超过30%,2018年后市场规模有望破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