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如何加速自动驾驶立法进程? 看完你就清楚了
2018-02-05 10:36:38 来源:中企网 热度:
自动驾驶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各国车企都在加大自己驾驶的研发,那么,中国应如何加速自动驾驶立法进程?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应如何加速自动驾驶立法进程? 看完你就清楚了
12月18日,《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后文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为全面反映和研究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丰田汽车公司自2015年以来连续研究和发布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从2017年度开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更是将备受行业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导入该项报告。
在发布会的问答环节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智能网联汽车联盟秘书长公维洁,针对中国自动驾驶立法进程发表了自己见解。之前有人曾预测2018年6月份中国有可能发布国内首张自动驾驶路试牌照,对此公维洁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她认为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修订已经开始,基于国情,在时间点上可能稍晚于其他国家。
面对众多的新型兴车势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行业变革之时国内需要新鲜血液。但是大量IT和互联网公司疯狂涌入,是否能够带来优质的产品,张进华个人持怀疑态度,他建议企业不要心气浮躁,应以产品质量为前提。同时,他也认为,部分新兴车企在宣传上可能相对高调,但在实际的必然会扎实推进,严把安全关保证汽车产品品质。
“这是企业的底线,对此我不会怀疑” 张进华如是说。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报告》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给出了那些总结和建议。
“综合+专题+趋势”三位一体
聚焦汽车产业技术“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变革,《报告》整合优质资源,结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报告,精心打造了“综合评估报告全面洞察、专题评估报告深刻聚焦、技术数据透视未来趋势”的三位一体的中国汽车技术年度报告框架体系。
综合评估报告全面洞察模块主要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外部环境、产业趋势、技术进步等一系列情况,对汽车技术主要领域进行评估,对年度标志性进展及距离目标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对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7个关键领域的年度技术进展和目标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估。
专题评估报告深刻聚焦模块则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汽车制造等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开展专题研究。其中,新能源汽车对应7个技术路线图中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动力电池3个领域,节能汽车对应7个技术路线图中的节能汽车和汽车轻量化。根据技术路线图发布以来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程度和快慢,本年度主要依托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细分领域技术进展,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专题评估。
综合评估报告中的相关建议
针对中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报告》作出了如下总结: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汽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市场主体,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应持续推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平台化、轻量化、智能化趋势显著;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趋于成熟,产业化预期大大增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示范测试和产业化发展加速;在战略支撑方面,我国总体上构筑了比较有效的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报告》给出了如下10点建议:
1、国家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层面,建议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定位,逐步打造比较完善的贯穿其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等全流程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议依托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问题的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2、在具体支持政策层面,建议加快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的研究和制定,形成新能源汽车政策路线图和稳定的发展预期;选择相关城市和区域,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等示范工程;通过综合性的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混合动力、小型车等节能技术发展的机制,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
3、创新体系方面,建议进一步打造战略层、平台层、网络层和基础层等四位一体的新型创新体系,加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新型创新平台,成立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加快打造汽车产业国家级智库。
4、在节能汽车方面,建议在加快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同时,对汽车产品结构进行更有力的引导和调整,增大小型乘用车的市场占比;在核算企业CAF?(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标准,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时,有序渐进式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核算倍数优惠。
5、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建议加大对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先进装备的研发,减少进口依赖;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企业的扶优扶强,提高市场集中度,打破地方保护,营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6、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建议加快技术研发和攻关力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加快产业链中战略性的关键零部件的培育;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加快加氢站建设,加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效果评估。
7、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建议进一步强化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托《工业强基》等工程,加大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关键芯片、车辆核心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的产业技术攻关;重视数据和信息安全。
8、在动力电池方面,建议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加强对高比能量电池的协同攻关;提升动力电池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动力电池一致性,支撑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安全性的提升。
9、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建议进一步强化汽车轻量化相关的基础研究,通过创新联盟等方式,凝聚跨产业创新力量,加大轻量化产品“产业链”上协同与技术链上技术系统突破。
10、在汽车制造技术方面,建议依托“智能制造”等工程,加大对汽车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依托创新联盟,加大汽车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和综合示范;建议企业加大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设立数字化部门,加强软件研发。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总结及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专题评估报告总结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对中国的行业发展做出了评估结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体系趋于一致,融合深度持续深化,产品实现DA级跨越;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部分领域技术发展需求超出预期需及时调整,而电子电气架构、智能芯片等领域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总体而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品处于起步期,顶层设计正在形成,能力建设和市场推广稳步推进。
制造基础薄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构建面临基础性支撑缺失;跨国公司战略结盟,从市场技术标准上挤压国内产业;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智能网联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在系列政策的推动引导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智能网联汽车顶层协调机制缺失、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层次较浅、立法工作滞后、配套公开道路测试开放困难、测试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等。这既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管理的未来方向。下一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需从多方面入手,继续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体系,以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顶层协调机制
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应加快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加强汽车与通信、交通等跨部门、跨行了业整合,指导智能网联汽车战略任务开展及技术研究的总体方向和布局,以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有效组织实施。
2、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立法、修法、释法工作
中国在立法层面上有一定滞后,需要国家层面推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条款适用性研究,抓紧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测绘法》《保险法》、《地图管理法》中相关条款,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提供法制环境保障。
3、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使得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信息安全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保障要点。未来一段时间,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应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管理,围绕端一网一云架构下的安全防护、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责任体系等环节建设相关政策保障体系。
4、加快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的公共道路测试规范
在国内,由于涉及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智能网联汽车实际道路测试推进困难,已成为技术研发的“瓶颈”。综合考虑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产业发展需要及国际经验做法,应尽快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的公共道路测试规范,明确自动驾驶汽车试验商用性的合法性和相应牌照、证书和规定的要求,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需求。
写在最后
巧合的是,在《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发布的同一天,北京交通委、交管局和经信委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看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立法工作已经开始加速,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的日子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