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世界的中枢神经: 以eSIM技术为突破口的智能设备连接服务

2018-06-12 18:22:24 来源: 众视媒体 作者:红茶移动 牟明明 热度:
近两年,全球有关物联网产业的大动作令人应接不暇: 2016年7月,软银孙正义以310亿美元溢价收购英国芯片巨头ARM,他认为单ARM一家公司,未来20年的物联网芯片发货量就会超过1万亿;同年10月,高通收购全球最大的车载芯片商恩智浦(NXP),以推动自己在物联网和汽车电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3月,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宣布将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5年要连接100亿台设备;根据GSMA预测,2020年全球移动互联设备将达到105亿台,远远超过全球人口总数。
 
随着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成为炙手可热的名字,eSIM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得益于Apple Watch 3, Google Fi,以及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国际上网功能的推出,eSIM 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潮流新宠。数以亿计的智能终端连接刚需,让eSIM逐渐从信息通信领域走进大众的视野。
 
     
 
(图:OPPO与红茶移动联合推出的国际上网功能)
 
 
风来了:从十亿级用量的SIM卡到百亿级终端连接的eSIM
 
如果说SIM卡是过去20年 “人联网” 的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那么,eSIM则是为万物互联时代量身打造的新伴侣。
 
eSIM即嵌入式SIM(embedded SIM)的缩写,它将SIM卡能力集成到各种物联网芯片之上,用户不必再反复插拔SIM卡,而是以软件交互的方式,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智能设备连接到所需网络,以使其可以始终处于最佳的网速和覆盖。简单概括:①.它是跟终端设备集成在一起的 SIM 卡;②.它可以支持码号远程管理服务。
 
众所周知,传统SIM卡与终端设备是通过物理插入的方式进行结合的,并且必须与单一运营商的网络绑定,如果更换运营商网络,就必须从新的运营商那里取得SIM卡然后进行重新拔插。其弊端将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大规模商用愈发凸显。


 
(图片来源:2018云栖大会·深圳峰会)
 
以车辆为例,首先,传统插拔卡在路况颠簸或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可能松动,不能保证后台可以进行稳定的通信, eSIM作为嵌入式集成芯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再有,车辆通常需要出口到世界各地,车厂必须事先预估每个市场的出货量,如果预置单一运营商网络的SIM卡,一旦需要调货,整个流程会相当复杂,eSIM的码号远程管理能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作为一个小元件,成本对于整辆车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第三,车辆行驶的范围很广,即便在同一个国家,也存在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区域网络覆盖信号强弱各有优劣的情况,SIM卡如果遇到某家运营商无信号而无备选网络,会影响车辆位置等设备信息回传,eSIM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有些物联网设备需要常年在野外运行,遭受日晒雨淋、极度高温或低温等恶劣的外部环境,还有些设备,比如光伏设备,生命周期比 SIM 卡本身的生命周期要长。eSIM不占空间、无需换卡、高安全、可远程管理码号资源等特性,在技术上有着SIM卡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在如此海量的联网设备中,起到设备识别和连接作用的芯片将不再是SIM卡,而是eSIM。 
 
从SIM到eSIM: 激发生态融合新机遇
 
首先从物理形态上,eSIM可以最终使卡槽消失,让设备拥有更轻薄的机身,在硬件设备工艺上对终端厂商更具吸引力。再者,其可远程无线管理码号资源的能力,可以使得原来得很多受制约应用与服务更加灵活,业务开展更具备可持续性;第三,由eSIM技术带动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运营商和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带动了流量经营和创收的增长机会。
 
我们看到的趋势是通讯市场、终端市场、以及互联网之间的领域界限越来越模糊,运营商、硬件厂商和OTT之间涌现出更多的跨界融合,从谷歌斥资11亿美元收购HTC Pixel团队以扩大其在消费级硬件中的优势,到中国联通联合腾讯推出互联网SIM卡“王卡”,对腾讯生态内app提供免费流量,以通讯流量带用户流量,这些有趣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整个生态越来越融合,合作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当然用户也从中受益。
 
三大运营商也越来越对eSIM持拥抱态度,并纷纷有所动作。中国移动推出首款“4G+eSIM”芯片,中国联通推出“eSIM产业合作联盟”计划,在其联盟的首批成员名单里,既涵盖了BAT在内的OTT,以及各大OEM厂商,还出现了SIM卡商、芯片和模组厂商,以及以红茶移动、果通为代表的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影,因为在这个跨界与融合的移动生态中,用户流量意味着价值,而连接能力意味着用户流量。 
 
 
                                                (图:中国联通eSIM产业合作联盟首批成员名单)
 
 
设备连接服务提供商的价值: 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连接能力分发
 
物联网产业市场很大,值得关注的是技术和应用碎片化现象还很严重,如何提升物联网连接的规模化效应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一个绝大的机会。目前,物联网设备厂商需要花精力分别采购模组 、采购SIM卡、经营流量,如果额外增加eSIM的集成环节,无论是对设备成本,还是现有的产线和产能都会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终端向eSIM转型动力不足的原因。
 
因此,作为第三方设备连接服提供商所存在的价值,应该是作为网络运营商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黏合剂,提供从网络流量、硬件、系统集成到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通设备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低成本、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的“一站式”方案,甚至是“闭环式”方案,可以帮助智能设备厂商提高生产效率,让他们无需再跟进实现连接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必为繁琐复杂的实现方式操心,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物联网的规模化普及。
 
以红茶移动为例,从2015年开始,通过为手机品牌商提供国际流量服务占领手机国漫市场以来,其将在国漫市场所积累的上游运营商流量资源和产品运营经验,结合自身的eSIM连接技术基因,以“智能设备连接服务提供商“的姿态进入物联网领域,专注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连接能力分发。
 
 
 
(图:移动通信产业格局变化及产业链各方在eSIM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
 
 
物联网与eSIM的未来:连接即服务 (CaaS)
 
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连接能力分发?
 
与云计算中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和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的概念类似,针对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红茶移动极具前瞻性的提出了”CaaS (Connectivity as a Service)- 连接即服务”的概念。其核心要素是把连接和与连接有关的能力做作为基础效能 (Utility) 服务,通过标准接口开放给智能设备及第三方开发者。实现这个概念的第一步,是与芯片及模组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早在去年,红茶移动就联合全球芯片巨头高通推出了基于iUICC的eSIM示范产品。
 
今年,红茶移动又在业内首推Redtea Ready服务,通过与主流物联网模组制造商合作,将所有与数据网络连接有关的基础效能封装成符合eSIM标准通讯协议的服务,集成到物联网模组中,设备商只需采用已集成RedteaReady服务的eSIM模组,即可轻松获取数据网络连接,实现随时随地联网,并且可以通过用户后台实时查看和管理所拥有的设备及订单。此服务广泛面向车联网(智能后视镜、ODB、车载无线热点设备)、翻译机、Mi-Fi、智能耳机、智能抄表、Tracker、DTU、共享单车、广告机、视频监控等应用场景,以缓解不同领域物联网“碎片化应用”的困扰。

 
 
同时,这样一来,通过和硬件模组进行捆绑销售的方式,还可以改变当前模组厂商硬件硬件的单一业务模式,为他们创造基于流量经营和创收的能力。
 
CaaS的发想空间还远不止于此,比如,基于红茶移动提供的连接模块 (软件或硬件模组) 和标准接口,第三方开发者未来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哪家运营商资源提供数据服务,网络质量、网络延迟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可以自定义,还可以在设备默认的运营商资源信号不好或不可用时,切换到其它可用的运营商资源。通过标准服务的形式,CaaS可以给开发者更多关于连接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实现插电即连接 (Plug&Play Connectivity) 和保持在线 (Always-on Connectivity)。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伟大时代,做点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一切才刚开始。
 
 

责任编辑:吴昊